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厚植"新质生产力"|"氢"风袭来 万亿赛道引竞逐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经济参考报》9月14日刊发文章《厚植“新质生产力”|“氢”风袭来万亿赛道引竞逐》。文章称,一次加满只需5分钟,续航能力可达350公里,行驶过程中唯一排放的是水。这便是搭载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氢科技”)新一代80KW“氢腾”燃料电池的氢能冷链物流车。在2023成都大运会上,9辆这样的物流车保障了10万余人次的餐食服务,相较于油车,减少超3500千克的碳排放量。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当前,全球范围正兴起氢能发展热潮,我国也将氢能产业视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未来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大规模推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预计2025年氢能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位于北京大兴庞各庄的国氢科技生产车间里,煤浆状的催化剂被均匀涂覆在一层薄薄的白色基膜上,形成阴极、阳极,然后热转印到质子膜上,再进行密封边框加工,最后和碳纸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氢燃料电池的“芯片”——膜电极。

“一个电堆大概有三四百片膜电极,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表现。”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氢科技首席技术官柴茂荣指着全速运转的设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条膜电极生产线匹配的是2000台电堆的产能,从4月以来就基本处于满产的状态,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国氢科技聚焦氢燃料电池和先进制氢装备核心技术,积极构建全自主化技术链,目前已形成了“氢腾”品牌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和“氢涌”品牌PEM制氢系列产品,成功在客车、机车、应急电源车、无人机等场景应用推广。

这是我国氢能技术创新强劲、应用加速落地的一个缩影。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要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形成新产业。近年来,我国加快氢能创新体系建设,集中突破技术瓶颈,以需求为导向,带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交通领域率先刮起一阵“氢”风,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重要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示范城市群建设和技术攻关,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技术基本实现了国产自主化,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从前期以公交切入,到如今物流、重卡等不同运营场景多点开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均为3000辆,分别同比增加29.1%、51.3%。这意味着,截至8月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6万辆。

“我国以前的电堆和系统功率密度小,体积比较大,难以装到乘用车里,商业应用还停留在重卡、巴士应用阶段。”曾在日本研究氢能三十多年的柴茂荣认为,只有将乘用车发展起来,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才能上去,成本才能降下来。

在清华大学教授史翊翔看来,氢动力具有清洁低碳、加注快速、续航里程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长距离或重载运输,在道路、轨道、海运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从交通开始,氢能正给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改变:氢储能具有长周期、大容量等核心优势,“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逐渐展现经济优势,工业领域加快探索氢能清洁替代……

“氢能清洁可再生、来源自主可控、应用场景丰富,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的双重特性,是未来国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翊翔如是评价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氢能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氢能发展战略。根据我国2022年3月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达到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地方和企业布局力度也在加大。目前我国众多地方将氢能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氢能发展。据不完全统计,97家央企中已有43家进入该行业,还有部分有实力的民企、科研机构、大学也在进行前期的科研工作。

史翊翔介绍,目前我国已掌握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等众多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初步形成了“制储输用”全链条产业体系,应用方面也逐渐从以燃料电池为主的交通领域向能源、工业、建筑等多领域拓展。他还强调,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环节的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未来还须从提高核心技术自主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柴茂荣认为,我国氢能产业链还存在薄弱环节,法规标准有所滞后,供产销的应用体系还未形成,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分工协作,形成目标引领、协调一致的创新体系。在产业链合力之下,氢能行业2025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规模,到2035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之后产业规模基本达到顶峰。

最新相关

氢能产品数字化平台上线

日前,在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举办的中汽氢能技术发布会上,氢能产品数字化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临港区: 氢能赛道开启"超车"模式

临港区: 氢能赛道开启"超车"模式

普通的奥托发动机(四冲程循环内燃机)的效率为30%。燃料电池更好,超过50%的氢气转化为电能,其余转化为热能,可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一个可以以智能方式重新利用热量的例子是为寒冷环境设计...

清洁氢能项目面临大规模取消

受需求不足、成本高企以及企业战略调整影响近期,因缺乏需求、成本高企以及企业战略调整,全球开发商大量放弃已公布的低碳氢项目,清洁氢能项目面临大规模取消与延期。根据已发布的公告,战略调整...

哈密: 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应用

作为国内氢能示范应用的先行者,哈密市正凭借突出的资源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一系列具体规划已清晰铺展,年内将投运氢燃料汽车不少于1000辆。“发展氢能...

包头氢能产业的"奇妙旅程"

这两天有两大新闻特别吸睛,一个是内蒙古首座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建成,另一个是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氢能电动两轮车下线,这两件事看似独立,但它们都是北方稀土打造的“稀土固态储氢材料-系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