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西安交大开发高效且热稳定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已成为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关键解决方案。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低材料成本及轻质结构等优势,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备受瞩目。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的正式结构,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相对低温制备、且耐候性更佳,因此受到学术及产业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通过界面工程等策略优化,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突破26%。然而,现有界面自组装单分子层(SAM)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吸附在透明导电层(TCO)表面,当器件暴露于高温或经历热循环冲击时,分子层可能发生脱附或聚集,导致界面接触恶化及载流子(空穴)传输受阻,最终显著削弱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而,开发更为稳定和高效的空穴选择性接触新材料体系对于进一步提升器件的热稳定性,推动其产业化应用至关重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马伟教授团队刘宇航教授等,设计了通过共价键连接的自组装双分子层结构。在传统的小分子SAM材料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形成了共价键连接的聚合物网络体系。这类共价连接可以有效“锚定”吸附在透明导电基底上的小分子SAM层,显著提高其耐高温以及热冲击的稳定性。

据介绍,其上层独有的面向取向分子排列表现出了与钙钛矿材料良好的黏附特性,从而提高了钙钛矿/空穴传输层的界面机械强度。通过该策略,研究团队实现了第三方机构认证得到器件性能超过26%的光电转化效率,所加工的实验室级别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通过了国际电工协会IEC61215:2016和国际有机光伏稳定性协会(ISOS)制定的行业标准:经过2000个小时湿热稳定性测试,基于自组装双分子层的冠军器件仅衰减原始效率的4%;同时经过1200个-40oC到85oC热循环稳定性测试,其相比原始效率仅衰减3%。

该研究成果以“耐热应力稳定的自组装双分子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题发表在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自然能源》上,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马伟教授、刘宇航教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Michael Graetzel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雄教授、尤帅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通讯单位。

最新相关

让汽车与服务双下乡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必须根据农村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加快构建更加符合乡村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生态两年前,记者在河南虞城县驻村锻炼,一个直观感受是村里的新能源汽车多了起来。可以领补...

百年煤企"氢"装上阵

近日,记者在焦作煤业(集团)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国内首个2MW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高效运转。“这个项目是首次以工业副产品氢为能源的综合利用尝试,去年才试运行成功。&rdqu...

安徽长丰: 能源焕新,向绿而行

6月中旬,不到中午,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气温上升至33℃。皖丰长能公司陶楼“光伏+智慧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黄成茁很享受此刻的温度和光照,这意味着依靠光伏发电,光伏项目又能获得一笔可...

天诚氢能: 点绿成金 氢能赋能产业变革

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资兴市,东江湖的万顷碧波不仅滋养着湘南大地,更悄然孕育着一场以氢能为引领的绿色变革。湖南天诚氢能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