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报告》: 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氢气供应主要增量

日前,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氢能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拓展氢能尤其是绿氢在各领域应用规模,激活跨领域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自主技术与国产产品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是推动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氢制取环节,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氢气供应的主要增量,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工业副产气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形成规模化供应能力前,保障终端用氢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报告》认为,基于可再生电力的水电解制氢技术是氢制取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报告》强调,我国电解槽生产制作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与柔性生产转型。同时,针对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通过与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融合,开发具备功率分配决策和集群控制等功能的智能管理系统,将成为电解槽的核心指标之一。

在氢储运环节,《报告》显示,我国氢储运产业呈现技术路线从单一气态向气液固多相拓展、国产化能力从系统层面向材料与零部件延伸、储运规模从近程批次供应向长途稳定供应过渡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高压气态氢储运技术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低温液氢储运技术在部分长距离运输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

在氢加注环节,《报告》指出,我国加氢站建设稳步推进。未来,我国加氢站将呈现气液并行的发展态势,加注方式将从高压气氢加注向液氢汽化加注和液氢加注拓展。在稳定的氢气供给网络成形前,制加氢一体站将是保障终端用氢需求的重要方式。通过数智技术实现加氢站智能化和无人化运营,已成为加氢站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氢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应用技术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化工领域用氢需求逐步从灰氢向绿氢过渡。”《报告》认为,预计我国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应用技术将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到2030年,我国各领域绿氢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500万吨左右。

最新相关

成都最大氢源供给地预计8月建成

记者4月27日从青白江区获悉,该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的合成氨放空气环保治理氢能项目(简称“合成氨氢能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今年8月建成。按照远期规划,投用后氢气最大产能可达3...

布局氢能!百亿化工巨头新突破

4月18日,阳煤化工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108.95亿元,同比下降20.01%;归母净利润亏损6.81亿元,相比2023年亏损13.66亿元大幅减亏6.85亿元。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阳煤化工表示,受市场因素...

23.8%!柔性钙钛矿电池效率刷新纪录

日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与合作者成功制备出1平方厘米认证效率为23.8%的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电池在连续工作32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初始性能。相关研...

兰石集团喜获首个氢能装备国际订单

记者从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兰石集团近日与沙特一公司成功签订70MPa(兆帕)撬装加氢站项目合同。这是兰石集团首个氢能装备国际订单,标志着兰石集团新能源业务挺进国际市场取得重要突破。7...

20辆氢能重卡即将投用

助力绿色货运产业转型,这两天,20辆氢能重卡在本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办理了上路运营手续。这20辆氢能重卡,由天津氢鸿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加氢15分钟,可以行驶大约400公里。新采购的这批车辆,功...

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链条快速发展

山东烟台东侧水域,一座高度超过50米、重量达2万多吨的海上制氢平台稳稳矗立。3月27日,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工,可通过海上新能源离网制氢,并转换为容易储存的氨和甲醇。这两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