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交易主体有望从发电企业延伸向其他领域

中国储能网讯: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2月2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两千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丁表示,发展全国碳市场有利于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对立冲突转向共存共赢,从而确保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表示,近期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全国碳市场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市场制度机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11月份以来,共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突破100万吨,市场交易意愿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机制,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规定了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使用电力排放核算等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还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发展全国碳市场能够极大促进环保事业的进程,企业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可以卖,超额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需要买,在“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下,能够用资本的力量助力环境保护。

王冬伟表示:“随着碳价形成的市场化机制和交易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对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认定标准与核算规则的逐步清晰,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有望从发电企业延伸向其他领域,推动更多行业应用环保技术,控制碳排放。”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2022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继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这将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做好准备。

刘晔表示:“未来碳成本将逐渐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需面对即将到来的碳交易。掌握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情况,不但有助于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战略,还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规避相关经营风险。”

最新相关

释放车网互动潜能需构建长效机制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对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能源汽车作为规模庞大的"移动储能"资源,其车网互动(V2G)潜力巨大。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

远景田庆军: 储能行业"内卷"岌岌可危

8月12日,2025 EESA储能峰会在上海举行。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受邀致辞。就当前储能行业"内卷"这一热门话题,田庆军指出,非理性价格竞争持续加剧,已对产业链健康运行构成系统性风...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释放多重价值

7月10日,东北电网用电负荷首次突破8400万千瓦,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近日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新"的跨省事故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在保供中发挥了作用。"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相...

碳酸锂狂飙20%,储能电芯涨价在即!

曾深陷价格泥潭的储能电芯市场,正悄然迎来转折点。2024年底,电芯价格一度跌至0.27元/Wh,较2023年初的0.9元/Wh高点暴跌超60%。而近期市场信号表明: 这一轮非理性"杀跌"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价格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