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仅一年时间跌幅就超过40%!电池负极材料价格仍在进一步下探

近日,江阴高新区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完成了开工验线手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由江苏华盛锂电与苏州华赢新能源共同投资建设,今年2月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生产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人造石墨负极、硅氧负极、硅碳负极三种类型,产品可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长循环性能,为动力电池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将新增设备3584台/套,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预计年营收可达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业内人士指出,至今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产能仍在持续增长。然而,下游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及供应的提升。负极材料产能未能被市场迅速吸收,加剧了市场竞争和内卷现象,导致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

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年初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约为5.3万元/吨,而到了今年年初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已经降至约3.5万元/吨,仅一年时间跌幅就超过40%。今年9月,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约为3.2万元/吨,价格仍在进一步下探。

虽然负极材料价格仍持续低迷,不过已经处于周期底部。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负极材料行业仍然面临供需不平衡和竞争加剧的局面,拥有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布局,具有客户积累和技术底蕴的企业才能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赢得长远发展。

在技术方面,随着下游电动车企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业内机构认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从石墨体系过渡到硅基负极将是未来的技术升级方向。未来硅基负极搭配高镍三元材料的体系或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之一。

最新相关

释放车网互动潜能需构建长效机制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对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能源汽车作为规模庞大的"移动储能"资源,其车网互动(V2G)潜力巨大。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

远景田庆军: 储能行业"内卷"岌岌可危

8月12日,2025 EESA储能峰会在上海举行。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受邀致辞。就当前储能行业"内卷"这一热门话题,田庆军指出,非理性价格竞争持续加剧,已对产业链健康运行构成系统性风...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释放多重价值

7月10日,东北电网用电负荷首次突破8400万千瓦,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近日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新"的跨省事故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在保供中发挥了作用。"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