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14日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以实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的目标。其中,广受关注的“碳关税”也揭开“面纱”。
要成功实现碳的净零排放,有赖于投资者、企业、金融中介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携手共进。机构呼吁,全球上市公司要大幅加快气候行动步伐。
欧盟制定一揽子气候变化政策
欧盟委员会14日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以实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的目标,较此前减排40%的目标更进一步,提案目标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根据提案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欧盟能源消耗的40%。2030年新注册燃油车将比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新车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零。
目前,能源行业占欧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75%左右。欧盟方面称,使用清洁能源是经济“脱碳”的关键所在,未来将从投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增加清洁能源(如氢能)产量以及构建高效的能源整合系统来实现这一目标。
欧盟委员会提议建立一个欧盟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氢)认证系统,以支持部署足够的能源组合,实现欧盟的气候目标。
提案提出,通过土地利用、林业和农业领域的减排措施,到2030年自然减少3.1亿吨温室气体排放;支持航空和航运业选择更多清洁能源;建立道路交通和建筑行业碳排放市场等。
这一揽子计划提案还需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讨论通过才能付诸实施。外界普遍认为,欧盟各国发展水平各异,低碳转型代价不同,围绕新规则的谈判和博弈将十分激烈,预计有关各方围绕提案的讨论过程会长达两年。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首次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
碳关税将在2026年全面开征
作为实现欧盟碳排放目标的一部分,俗称为碳关税的“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也在提案中揭开“面纱”。
欧盟方面称,将对来自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主要包括钢铁、水泥和化肥等征税。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提议,2023年至2025年为“碳边境税”实施过渡期。“碳边界调整机制”拟从2026年开始实施,此举将有效保护欧洲企业。
“碳边界调整机制”是防止碳泄漏的主要措施。所谓碳泄露,就是在欧盟严格减排政策下,其企业流向减排政策宽松的国家。
欧盟委员会在提案中详细描述了“碳边境税”的运作机制。首先,欧盟的进口商需要向欧盟专门成立的CBAM行政机关注册登记并购买CBAM电子凭证,凭证价格以“欧元/每吨碳排放”为单位。其次,CBAM行政机关将计算每周欧盟拍卖排放额度的平均结算价格,并在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公布,该价格即作为下一周出售的CBAM电子凭证的价格。
最后,欧盟进口商必须在每年5月31日之前申报上一年进口到欧盟的货物数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缴纳与上述排放量相对应的CBAM电子凭证数量。
对于欧盟设置碳关税,瑞士百达财富管理执行董事、亚洲资深经济学家陈东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欧盟单方面征收碳关税,未来不可避免地会让全球贸易体系发生争端和摩擦。现在看,还是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协调机制,这个机制背后需要有个全球都认可的碳排放认证机制。
机构呼吁:
全球上市公司必须大幅加快气候行动步伐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国际指数公司MSCI 7月13日发布了最新季度的净零追踪报告,报告提醒,要实现《巴黎协议》中的温控目标,全球上市公司必须大幅加快气候行动步伐。
首份净零追踪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上市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与2013年水平持平。
截至2021年5月31日的数据显示,全球上市公司每年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合计达1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而要实现《巴黎协议》中的温控目标,上市公司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保持在6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预算内。按照当前的排放量计算,上市公司将在六年内耗尽剩余的排放预算。
MSC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表示,要成功实现净零排放变革,有赖于投资者、企业、金融中介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携手,共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除了上市公司要采取行动实现净零排放外,资产拥有者也需要重新配置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及银行需更有效地投放资金。各方齐心协力,将有助于全球降低气候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