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陆续发布
上周,固态电池迎来一波小热潮,鹏辉能源、中创新航相继发布固态电池新品,卫蓝新能源、南都电源、欣旺达、宁德时代、巴斯夫杉杉、先导智能等接连传出固态电池最新进展,此外,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B轮战略融资……今年5月份,中...
上周,固态电池迎来一波小热潮,鹏辉能源、中创新航相继发布固态电池新品,卫蓝新能源、南都电源、欣旺达、宁德时代、巴斯夫杉杉、先导智能等接连传出固态电池最新进展,此外,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B轮战略融资……今年5月份,中...
引言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高频词,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回望人类生产方式的演进史,从狩猎时代到农耕时代,从机械化、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的三次工业革命,能源转型均发挥了极为重要...
"全固态电池有可能2030年左右实现产业化……,产品性能上具有技术颠覆的潜力……,我们要居安思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谈及中国为何要发展全固态电池时说到。欧阳明高认为,对于汽车技术而言,1%是很重要的市场份额,所以不需要替代到50%,替代1%就已经具有突破性意义。2024年1月21日...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发展氢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兼顾技术经济性和对碳减排的贡献。"在现有的设计制造维护条件下纯氢储运装备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关键是怎么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经...
2023世界储能大会11月10日在福建宁德闭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多项最新信息显示,我国储能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其中,新型储能表现亮眼,装机规模持续增高。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123万千瓦,位居全球前列。同时,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不断迭代,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
9月10日消息,在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一个不起眼的小机场,德国氢动力创业公司H2FLY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欧盟资助的HEAVEN项目的圆满完成,该项目旨在展示在飞机中使用液态、低温氢的可行性。据报道,几天前,HY4和其两名飞行员在空中飞行了3小时1分钟,消耗...
中国储能网讯: 用电池蓄能,用水库发电,似乎并不稀奇,但你是否知道,我们身边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空气,也有同样的功能?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茅山脚下,就有一个由盐穴改造的大型"充电宝"--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作为空气储能领域的国家试验示范项目,2022年5月26日,这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
前言: 继核聚变、ChatGPT之后,[室温超导]领域迎来新的技术突破。一旦常温超导体技术成熟应用,一个高效率机器、超灵敏仪器和革命性电子产品的新技术时代即将到来,届时或将引发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作者|方文三图片来源|网络“室温超导”最新研究成果据美国物理学会(APS)网站显示,美国罗切斯特...
中国储能网讯: 近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于美国物理学学会上宣布,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新材料。根据迪亚斯透露,该材料主要由氢、镥、氮元素合成,其在21℃和1万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进入超导状态。由于消息太过劲爆,这道科学界的闪电已然"超导"...
中国储能网讯: 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存储在地下;用电高峰时释放空气,每小时能发电6万千瓦时。在江苏常州金坛区,依托"非补燃"技术,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万吨,并为江苏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图②: 压缩空气储能原理示意图。汉 青制图(星球研究所)...
中国储能网讯: 连日来,储能概念股持续走高。10月19日,储能板块连续7个交易日维持涨势,表现抢眼。而在长三角地区的常州金坛区,一座由废旧盐矿打造而成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站成功完成连续满负荷运行,目前,一小时可以发电6万度,一天可以连续发电5小时,可供6万居民使用一天。这个地下"充电宝"引发众人关注...
能否想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空气,既可储能,也可发电?在江苏常州,就有这样一座利用空气来储能、发电的电站——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近日,该电站正式投产。这是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也是国内首次利用盐穴资源的发电项目。因容纳压缩空气的“容器&rdquo...
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作为“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之一。这一规划的提出,让原本小众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开始更加受到风险投资的关注。实际上,在规划提出来之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已经站到了...
近日,我国首个 1500 米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达到 1000 万立方米,提前达到了设计产量峰值,实现气田整体开发方案设计配产目标。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稳定供应超 30 亿立方米优质天然气,为天然气保供再添新动力。据公开资料显示,"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水深达到 1500 米,如此...
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节点,两院院士大会近日在京隆重召开。大会指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当前科技领域多项热点中,氢能及其运用无疑是一项相当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