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山东理工大学: 追光筑梦,共赴绿能之约--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在“双碳”目标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国家大力推动农村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新能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高青县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做优传统+引入新兴”的“双引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发展,打造了“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应用模式,全市率先建成“集中汇流+分布式储能”并网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实地探究光伏技术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改善与民生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社会“追光筑梦·绿能青风”实践团于2024年7月15日至27日,深入高青县绿色能源项目一线,开展“光启零碳共富电靓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和亲身体验,系统考察了分布式光伏、大型储能及农光互补等创新模式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民生福祉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追光而行,探索乡村能源转型新路径

推动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首站探秘:分布式光伏点亮乡村生活

7月21日,实践团首站抵达黑里寨镇杨家村,实地考察了全市首家“集中汇流+分布式储能”并网项目。整洁的村庄里,光伏板错落有致,村里的老人在路口聊天,看到团队在对项目调研,他们主动介绍起来“我们村的项目是全市最早的,经常有人来学习,而且我们还有光伏收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分布式能源就近消纳、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要求,通过配置储能装置,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该模式不仅稳定了区域电网运行,提升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成为村集体增收和农户受益的新途径。

次日,团队奔赴花沟镇孙坊村,刚进村,团队成员就被村口一块块光伏板搭建的“光伏长廊”震惊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光伏板微光闪烁,村民们在光伏长廊的阴凉下摆摊、下棋、聊天,绘成了一幅安逸祥和的村居画卷。“我们是全市首个村级‘智能微网’。”孙坊村村支书胡安学向团队介绍到,这个项目是在集中汇流与储能基础上构建的智能微网,实现了主网故障时的无缝电源切换,即使线路停电了,储能的电也够全村一天的使用,极大提升了乡村用电的可靠性与韧性。随着与团队成员的深入交流,胡书记回忆起项目刚起步时的艰难,“最难的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们不懂,也不敢做这个项目,我便一家一家的去解答,一家一家做工作,当第一笔收益到手了,大家的心才放下。现在村里的低保户也装上了屋顶光伏,有了稳定的补贴,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团队也深刻感受到光伏发展在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中的落地实效。

(二)深入体验:大型储能与创新融合赋能产业

7月25日,实践团走进芦湖街道,参观国电投高青100MW/200MWh储能电站。作为高青县首座集中式储能电站,其建设正是响应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战略部署。“请大家正确佩戴安全帽,在参观调研中一切听从指挥,确保安全,下面由我向大家进行安全交底。”团队成员在严格的安全交底、签字确认后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储能电站。“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的最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消除电力峰谷差,实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平滑输出,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等作用。”负责人王健介绍到。团队还详细了解了“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国家政策在高青的具体规划,以及绿能零碳交通示范项目的进展。当得知该电站一次充电可满足3万户家庭一日用电、年均可减少燃煤约2万吨时,同学们无不惊叹科技力量对节能减排、守护绿水青山的巨大贡献。

随后,团队探访了唐坊镇纽澜地厂区全国最大单体“牧光互补”发电项目。棚顶高效发电、棚内科学养殖肉牛的模式,深度契合国家倡导的“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立体发展思路,实现了土地资源高效复合利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清洁能源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更直接带动了当地畜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三)收官之站:渔光互补绘就生态富民画卷

7月27日,实践团最后一站抵达赵店村汇祥73.1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模式,生动诠释了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市派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村里开展了志愿活动,协助整理村“爱心超市”货架,了解了本地助农产品,团队成员也亲身体验了助农直播带货活动。这些互动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光伏产业带来的收益正通过多种渠道回馈乡村社区,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二、筑梦绿能,贡献青春智慧助力振兴

此次“光启零碳共富电靓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国家战略、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团队深入国家新能源政策落地的第一线,亲眼目睹了新能源在推动高青县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驻村、驻点运维,团队成员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更深化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国家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追光筑梦,步履不停。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继续关注新能源发展,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建设国家的青春力量,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绿色新篇章!

最新相关

氢能觉醒: 从工业"配角"到能源"主角"

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组稳定运转,加氢站里车辆依次排队,通勤职工乘坐氢能客车笑语盈盈……这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是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足资源优势、抢抓能源转型机遇,积极...

2025光伏储能的三重革命

9月12日,国家能源局突然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加速推进储能规模化部署;同一天,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将突破...

未来五年,储能站上"C"位

01“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最重要的标志。” 9月17日-18日举办的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如此说道,,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电源...

储能行业增长空间打开

储能行业此前一段时间曾被预估需求放缓,但近一段时间,增量政策接连出台,提供政策目标底线,行业需求度又明显回升,这都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01政策支持不减最新出台的增量政策是9...

储能电池生产企业迎"爆单"潮

10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云股份”)无尘车间生产线,身着防护服的工人在全力以赴忙生产,保障客户储能电池测试设备订单如期交付。随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