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城市新亮点|苏北首座"光储充放检"超充生态站启用

11月11日,江苏淮安市涟水县五岛湖“光储充放检”超充生态站正式对外开放。该充电站由涟水投资控股与特来电共同投资建设,是苏北首座集“光伏车棚、液冷超充、直流充放电、储能、电池检测”于一体的微电网充电站,是响应国家政策,实现双碳目标的样板站。

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10万度
该站采用光伏发电,为新能源车提供绿色电力,铺设光伏板381平方米,按照当地光照条件,项目投用后,年均发电量1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9吨,减排78吨,相当于每年种植106颗树,助力城市清洁低碳转型。
该站充电采用特来电群管群控系统,配置了1台液冷超充,21个直流快充,可支持22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超充+群充”模式,能够共享功率池,可根据不同车辆需求智能分配充电功率,满足社会车辆及物流车辆的充电需求,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其中,液冷超充设备功率最高可达600kW,充电效率是普通快充的8-10倍,最快可以在10分钟以内完成充电。
储能系统,实现电网削峰填谷
场站建设了92kWh的储能系统,充放功率30kW,预计年转移电量4.8万kWh。系统可以在用电高峰时优先用储能电,减轻高峰时电网负荷;在用电低谷时存储电力,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既平抑了新能源发电,提高其消纳,又降低电站用电成本,提升运营收益,保障场站安全稳定运行。
V2G充放电,车网互动,电动汽车变“移动储能”
未来,电动汽车将成为分布式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提升能源系统效率。该项目建设4个V2G终端,电动汽车的电池都可以作为“移动储能”,在电价低、非用电高峰时段充电,在用电高峰期将电力反向放给电网,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和充电站运营成本,源荷互动,更有助于保障电网稳定。
两层安全防护,充电即车辆“体检”
项目采用特来电专利的「两层安全防护」技术,实现了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过程的冗余安全防护与检测,并进行大数据的学习优化,使得电动汽车充放电过程及储能安全隐患做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预警准确率达90%。车主可通过“电池卫士检测报告”查看车辆电池状态,同时该站还将采用AI识别风险的“特慧看”安全预警技术,将是全国首例应用云边端协同架构AIBOX系统的案例,对于推动整个充电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运维,减少运维成本30%
项目通过智能运维,可以线上对场站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应用OTA远程故障诊断升级,可减少70%现场运维;对于另外30%需要人工运维的故障,由于充电设备是模块化设计,出现问题能够以换代修,节约人工运维成本。
能源管理系统,构建虚拟电厂
项目通过充电云平台及能量管理系统,对站内设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现微电网的多能互补、优化调度和灵活运营。系统可通过光伏发电、充电、放电与大电网有序协同、柔性交互,缓解电网压力,未来可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电力储备和供需平衡。在这一模式下,整个系统将以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方式运行,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配。
涟水五岛湖超充生态站作为苏北首个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三网融合示范站,是该县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落成不仅给城市新增一处新名片,同时助力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发展。
涟水县委县政府高站位,促发展,全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充电网。涟投控股集团勇于作为,迅速布局,与充电网头部企业特来电将进一步合作,积极推动涟水新能源发展。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快全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打造涟水“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的配网负荷侧虚拟电厂,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努力。

最新相关

一大型储能产业项目落地西宁

“项”上发力,加快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再传喜讯!11月26日,西宁开发区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

张家口聚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构建从能源生产到装备制造、从输配消纳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张家口聚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11月10日10时许,一辆满载绿氢的长管拖车从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氢厂...

熔盐储能赛道热起来了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目前一枝独秀,其他技术路线如熔盐储能、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则仍处于商业化应用早期或示范阶段,但这些“小众”技术路线,各有其发挥优势的应...

中国能建新任董事长!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官方网站发布重要人事任免公告,此次调整涉及10户中央企业的15名领导人员。倪真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

中国储能企业多维布局全球市场

日前,天合储能与澳大利亚的能源公司Pacific Green Energy Group Pty Ltd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6年至2028年期间合作交付全球范围内的总规模高达5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覆盖澳大利亚、欧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