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宁夏新能源项目建设热潮涌动。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六个攻坚战”第五批“能源安全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宁、中卫、泾源等地,探访从压缩空气储能到“光伏+治沙”,从绿电外送到零碳算力等绿色工程,一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成效显现,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压缩空气储能:绿色“大号充电宝”加速成形
大唐中宁100兆瓦/40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作为宁夏十大重点项目之一,被形容为“只用空气做工的绿色大号充电宝”,设计效率达到70%以上。大唐中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白杰介绍,建设坚持“创国优、争国奖”的目标,立足工程实际,在设计与施工中持续科技攻关,协调多家设计与科研单位,解决核心设备制造难题,实现系统效率提升;突破软岩地质条件下的选址限制,应用柔性密封技术,拓展压缩空气储能在“三北”地区的应用边界。当前,地上主体建筑完成约95%,送出工程已建成,地下储气库正开展主动式施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储能年发电量1.18亿千瓦时以上,可满足近10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白杰还介绍,该工程具有储能时间长、容量大、单位成本低等优势,储气埋深约150米、以空气为唯一介质,实现零碳排放、环境友好和本质安全;并与中科院工热所、武汉岩土所等机构联合攻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新路径。项目投运后,将以“削峰填谷”能力有效缓解中卫等地“弃风弃光问题”,并为“宁湘直流”等跨区域绿电外送通道提供稳定支撑,预计每年可创造税收约4500万元。
“光伏+治沙”:在沙海铺展清洁电力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正全速推进。作为“宁湘直流”特高压工程的重要配套电源,该项目总投资超156亿元,是我国首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双批复”的沙戈荒能源大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已全容量并网,二期200万千瓦北区近日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59亿千瓦时,为湖南等中东部地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配套草方格固沙、撒播草籽、种植灌木等措施同步实施,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沙漠变绿洲”的良性循环,为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开发提供可复制经验。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鲁俊介绍,基地已建成装机300万千瓦,年发电量57.8亿度,可满足约480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项目区总占地8.6万亩,相当于约6300个标准足球场规模,全面铺设草方格开展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约0.5%提升至约25%,局地达到约50%。项目作为“宁湘直流”的配套工程,现场人士表示,光伏板发出的绿电“仅需约0.0054秒即可输送到湖南”,有力支撑当地清洁电力外送与受端电网用能结构优化。
绿电“上云”:零碳算力枢纽提速
在中卫工业园区,中金数据中卫零碳算力产业基地数据中心一期建设火热推进。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占地2266亩,规划安装标准机架82万架,将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零碳算力集群,为“东数西算”提供坚实支撑。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80亿元,占地831亩,规划建设13栋机房楼,可安装标准机架28万架、IT负荷700MW;目前一期一阶段4栋机房楼已全面开工,正进行二层主体结构施工,计划年底前交付,率先提供约8万架机架、200MW IT负荷。项目工程师程可介绍,依托宁夏风光资源禀赋,零碳算力与清洁能源协同推进,助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运行。
从源头侧的压缩空气储能到通道侧的特高压外送,从生态修复与发电并举的“光伏+治沙”到以绿电驱动的零碳算力,宁夏以项目为牵引、以创新为支撑,因地制宜推进新能源内消外送和绿电园区建设。一个多路径并进、数字化赋能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加速成形,绿色动能正蓄势启新局。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