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调查!碳酸锂50万元/吨!新能源产业链"涨价潮"何解?

当前,由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传导至产业链其他环节。

3月4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其中,电池级碳酸锂涨5500元/吨,均价报50万元/吨;氢氧化锂涨6000-7000元/吨;电解钴涨3200元/吨;镍豆涨6100元/吨。

随着碳酸锂均价站上50万元/吨,又将对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带来怎样的影响?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十余位从业者、行业专家,试图从上、中、下游视角切入,为这场贯穿产业链的“涨价潮”拨开一丝迷雾。

上游:锂电四大主材价格“居高不下”

随着锂电四大主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价格持续攀升,“成本”也成为众多从业者口中的高频词汇。

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锂价还会涨多少我不知道,但正极材料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整个电池主材、甚至部分辅材都在涨价,这使得电池整体成本至少提升超50%。锂电储能的发展也将变得艰难。”面对“居高不下”的锂电上游原材料,有正极材料企业管理层人士略显激动地说道。

兴业证券研究显示,主材环节来看,电解液、正极环节价格上涨最为显著。2021年初至2022年2月27日,磷酸铁锂涨幅332%,电解液价格在六氟磷酸锂推动下上涨189%;三元正极材料在金属价格推动下,年内普遍上涨超100%。

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同时,电解液环节也面临不小压力。有电解液企业高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电解液的主要成本在于六氟磷酸锂。过去一年里,六氟磷酸锂维持在高位,且利润非常高。未来,如果六氟磷酸锂继续维持高利润,电解液的生产成本将会非常高。”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分析师曲音飞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四大主材在努力将价格传导至电池企业来平衡生产成本,而电池企业受成本压力只能向车企传导价格。”

中游:电池厂商减产、弃买传闻真相几何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近日,有市场传闻称,宁德时代及部分磷酸铁锂厂商下调3月排产计划。有媒体向宁德时代方面确认称,此消息不属实。

对此,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分析师曲音飞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据悉电池生产计划均为一年前敲定,减产的操作性比较弱,且不利于抢占市场份额。当然,材料采购问题、价格传导问题都将使电池企业被迫减产。”

“电池约占40%-60%的整车成本。随着锂电四大主材价格的上涨,电池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压力将增加,利润将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天风证券研究显示,如结合议价能力、采购量等对实际采购成本的影响,再叠加性能技术进步与成本涨价的对冲,综合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动力电池端的成本涨幅约为20%-25%。

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站上50万元/吨的高位,生意社分析师表示,“碳酸锂价格的不断走高,导致下游企业成本激增压力加大,对高位锂价接受度降低,短期上下游博弈升温。”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在产业链中,过高的价格似乎已引发部分抵制情绪的涌现。

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中下游应用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部分电池与材料厂商已在号召大家集体抵制,超过50万元/吨的碳酸锂就不买。同时,发出了3月份排产下调的信号。”

鑫椤资讯分析认为,近5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挤压了三四梯队电池厂拿货的信心,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已达到企业的极限值,部分铁锂厂商已经开始减少拿货、减少排产量。

有电解液企业高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动力、储能的订单较多,又是长订单,弃买碳酸锂的情况相对较少。但这主要看电池厂商将价格传导至下游的能力如何,如若价格传导不下去,或许多数厂商只能通过减产来渡过难关。”

下游:A00级电动车困境尤为突出

“现在新能源汽车日子不好过啊,尤其是A00级电动车。我都后悔去年没买一台,补贴一直退,成本却在涨,小车太赔钱。”有欧拉销售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感慨道。

就在2月24日,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宣布“黑、白猫停止接单”,并表示,“虽然欧拉品牌背后有产业链的优势,但仍然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停止接单实属无奈之举,在缺芯少电的大环境下,如继续接单,新订单的交付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

据悉,黑、白猫的三电系统生产成本,占整车成本约55%-60%。《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欧拉在宣布黑、白猫停止接单后,紧接着上调了好猫GT车型售价1.2万元,调整后售价为14.7万元起。

对此,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分析师曲音飞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上游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影响逐步递进,各个环节产品受到成本压缩无奈向下传导。在传导过程中,还会经历双方博弈。这也意味着,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因无法承受传导而来的涨价影响,造成自身产品的减产或停产。”

而欧拉的遭遇,或许只是当前A00级电动车市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A00级车市场主要有三种价格区间的车型,分别为:4万元以下、4至6万元,以及6万元以上的产品。对于A00级车市场中的低价车型来说,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或将更为沉重。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小型车带来的压力较大,以小型车为主的新能源车企会在产品上进行升级,同时应该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协调资源等。”

破局:车企该如何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去年由资源端发起的涨价潮迅速传导到电池,电池端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现在传导至整车厂等下游应用方。”

当前,随着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少新能源车企已纷纷上涨终端售价,如:长城汽车、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集团、小鹏汽车等。

有业内人士不由感叹:“2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如果不涨价,是卖一辆亏一辆。”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分析师曲音飞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在产业链运行中,仍旧有长单存在,长单的价格较现货市场价格还是低的,所以是存在卖一辆亏一辆的现象,但并非所有都是这种情况。”

与此同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和锂矿等基础资源价格剧烈上涨,新能源车企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新能源车的市场价格预计不会大幅度上涨,车企应该有能力化解压力,继续保持2022年新能源车较快增长。从市场反馈看,用户对于新能源退坡后的价格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预期。”

对于车企因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崔东树建议:提升产品技术指标获得更多补贴、提升单车规模销量降成本、改善电池供应商结构、创新电池技术、产业链自身利润化解,以及加大废旧电池的规范回收利用。

“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利润单一集中在上游或终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只有整个产业链最终共同获益、一起进步,行业才能更好向前发展。”有多位业内人士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如是说。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