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能源改革箭在弦上 上海谋划氢能千亿产值版图

面对全球能源结构改革的历史性浪潮,中国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上海再次担当改革创新“领头羊”的角色。日前,上海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对标全球前沿标准,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规划》除了锁定“突破千亿产值、集聚百家领军企业”等目标外,还明确了“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等新方向。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源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业内认为,上海的《规划》旨在布局、领跑未来十年中国氢能产业变革,迎风向上角逐万亿产值新风口。

绿色环保,氢能站上全球风口

“在风投逐渐挤压泡沫,趋向谨慎的大环境下,去年以来氢能源方向的投融资却十分活跃,行业内有10余起投资案例发生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轮次覆盖天使轮、A轮融资,直到Pre-IPO”,香橙会研究院氢能事业部总经理韩德祁向新华网表示。

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全球产业链对氢能的开发应用探索已久,但长期以来,氢能并没有在各国能源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氢能源汽车领域,2021年,国内全年销售燃料电池汽车1586量,位居全球第四,销量远不及早前预期。同年,全球主要国家销售燃料电池汽车16313辆。在全球能源版图中,氢能占据的位置并不高。

2022年,分水岭骤然而至。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0年,国内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2035年,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5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新一版《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方案》,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氢气生产1000万吨,进口1000万吨的目标。

全球能源结构改革箭在弦上,氢能产业站上历史性风口。

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生产商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表示,当下各国氢能产业布局明显提速有两个原因,一是依靠发展氢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是从能源战略安全角度,希望通过提高氢能占总能源供给比例,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上海氢能产学研力量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产业集中,国际化程度高,市场主体活跃,上海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领跑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张弛说。

“两基三高”,上海瞄准国际一流

根据上海出台的《规划》,到2025年,上海氢能源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届时,上海将培育5至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至5家国际一流研发平台,氢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生产企业治臻股份战略发展部总监周建平表示,上海《规划》剑指国内一流,全球冒尖。“这次的《规划》直面行业挑战,明确政策指向,瞄准行业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具有前瞻性”,他说。

在空间布局上,上海将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其中,“两基地”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三高地”为临港、嘉定和青浦三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在产业落地方面,上海将打造八个世界级特色应用场景:国际氢能示范机场、国际氢能示范港口、国际氢能示范河湖、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工程、零碳氢能示范社区、长兴低碳氢能产业岛、横沙零碳氢能生态岛。

此外,《规划》中还首次提到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城市功能相呼应。

技术为核,氢能汽车或迎拐点

上海是全国最早实现百台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成批投放的城市。此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获得业内高度关注,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规划》中将开发掌握氢能产业链自主技术摆在最重要地位,提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为核心,带动其他制、储、输、用技术创新和突破。

投资的活跃,反映出市场对于氢能推广的巨大想象力。从上海试点窗口看,业内翘首以盼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成熟拐点已指日可待。周建平表示,从上海试点情况看,氢能源汽车具有长续航、气候适应性强、零污染、零碳排放等优点,氢能源商用车的成本、技术、政策、市场已趋于成熟。

在行车路线相对固定的大功率商用车领域,氢能优势尤为明显。随着产能递增,氢能源的使用成本也有望下降到传统能源价格附近。

张弛表示,即便未来几年行业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氢能商用车的全周期使用成本也将变得比油车更低。“10年之后,在乘用车市场,氢能汽车也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他认为。

上海的《规划》提到,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