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三元锂和钠硫电池被"除名",是"保护主义"还是安全为上?

作者|蒋波

来源|华夏能源网

主管部门的政策发布,总会在相关行业引发一场或大或小的风暴。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

电化学储能技术路径五花八门,但最主要的有三种:锂电池、钒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其中锂电池又主要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一纸令下,如同“判决书”。业内人士惊呼:在储能电站领域,基本判处了三元锂电池和钠硫电池“死刑”。

政策的余波很快由储能电站领域波及到整个电化学储能领域。《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有业内人士声称,三元锂电池的寒冬已然来临,磷酸铁锂电池定会形成碾压般的态势,成为主流。因为如此,将《征求意见稿》解读为保护主义的说法在业内不绝于耳。

1磷酸铁锂VS三元锂

在当前的电化学储能市场里,锂电池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有的市场份额更高。

在具体的市场分布上,三元锂电池多被国外所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则在国内应用较广。因此,《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被解读为“保护国内的磷酸铁锂市场”的说法也不难理解。

实际上,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已经历了一番龙争虎斗,胜负仿佛也有了定局。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同属锂电池,从材料上说,两者负极材料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所使用的正极材料――前者使用三元(镍钴锰等)复合材料,后者为磷酸铁锂。

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能量密度上。相对而言,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磷酸铁锂电池稍逊之。相同的质量,三元锂电池能比磷酸铁锂电池高出近一倍的能量密度。

当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一大诟病就是续航能力不行,而能量密度与续航能力成正比。正因为如此,特斯拉在挑选了几百种电池材料后,最终锁定了三元锂电池。其早期推出的MODEL S因为搭载了三元锂电池,将续航里程提升到高达486千米,这个成绩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奠定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地位。

特斯拉的成功,让三元锂电池在国外新能源汽车领域得以迅速推广,成为了众多车企眼中的“白月光”。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普遍使用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但见三元锂离子电池在海外市场上越来越受重视,也纷纷选用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大,但是在安全性上却远远不如磷酸铁锂电池。从全球看,跟电化学储能相关的火灾事故频发,其中涉及三元锂电池的事故较多,即使是技术领先的特斯拉,“自燃”事故也屡屡发生,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死结”,而这也是《征求意见稿》将三元锂电“除名”的最重要原因。

除了安全性,相对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还具有稳定性高、价格便宜、运用时间久、技术较为成熟等优点。

另外,相比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还需要镍和钴两种稀有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的高产量矿区均在国外,无论在价格还是在供需上,难免会有“卡脖子”的风险。

在上述种种原因下,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和锂电池生产厂商更倾向于选择磷酸铁锂电池。

这一倾向从当前的装机量上也能看出。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159.6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81.69GWh,市场占比51.2%,同比增幅251.7%,是三元锂电池增速的4倍。2022年1―5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9.0GWh,占比58.9%,占比优势持续扩大。

通过国内动力电池的市场变迁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占优无关政策,更多的是市场的选择,《征求意见稿》是在保护国内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场的解读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有一定是肯定的,《征求意见稿》落地后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优势会进一步扩大。

2钒电池是终结者吗?

在《征求意见稿》中,除了规定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外,还对其他锂电池(主要是磷酸铁锂)增加了防护措施。这条规定的存在,让钒电池重新进入大众视角。

钒电池全称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具有寿命长、规模大、环保、超长循环次数、安全可靠等优势。

对国内的电池生产厂商而言,钒电池较锂电池还有个优势。因为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重要元素――锂。公开资料显示,全球锂资源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和中国。中国储量虽大,但品位低,开采利用条件差,多依赖进口。

钒电池就不同了。中国是钒资源大国,储量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国内的钒矿储量占比全球高达40%左右。根据国土资源2013年数据显示,仅攀枝花的钒资源储量就达到1800亿吨以上,居国内第一,不存在对外依赖的情况。

因此,《征求意见稿》一发布,就被解读为国家能源局意在大力发展钒电池、避免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被国外“卡脖子”。

然而,通读整个《整个意见稿》,没有一处涉及到“加快钒电池技术发展”或“加大钒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等类似的字样。

另外,有调查显示,钒电池的概念最早源自国外,相关技术及专利也多掌握在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钒电池生产商手中,并对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封锁。而且,目前我国生产钒电池的公司数量不多,钒电池渗透率仅为1%左右,还面临原材料发展速度相对落后、部分原材料尚需进口、相应的规模化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说钒电池能形成与锂电池抗衡的局面,还言之过早。

最重要的一点,在流行“跨界”的当今,同行也许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就如同打败联通的不是移动,而是微信一样,未来电池领域的王者或许不是锂电池、钒电池,也许是一个外来者,比如目前氢能的快速发展已经隐约对电化学电池构成了威胁。

至于最终谁将成为电池领域的终结者,目前还不能定论,要看技术的发展,要看性能的优异,以及性价比的高低,而这些都不是国家能源局说了算的,其最关心产品是否安全,《征求意见稿》的核心也在于此。

原文标题:三元锂和钠硫电池被“除名”,是“保护主义”还是安全为上?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