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钒钛股份: 电解液产线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

中国储能网讯: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钒钛股份”或“公司”)11月2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22日接受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定对象调研。调研中,钒钛股份表示,公司与大连融科共同投资成立了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钒钛股份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近期募集资金使用计划。钒钛股份称,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8,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项目、攀枝花钒厂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改造项目、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攀钢集团西昌钒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自动化升级建设项目、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碳化高炉渣制备氯化钛白研发项目投资及补充流动资金。

关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研发项目的必要性,钒钛股份称,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是面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革新时机下,带动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目标是显著降低电解液成本和提升全生命周期收益,推动钒电池电解液技术革新,降低钒电池储能技术的成本,增强钒电池储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钒电池产业的发展。

碳化高炉渣制备氯化钛白研发项目可提高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巩固并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公司大规模发展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奠定基础。公司“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产业化工艺可大幅提升攀西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使攀西地区的特色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有关技术后续亦可推广到国内其他地区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并可为世界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树立典范,对我国战略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投资者询问,在目前提钒工艺前提下,钒产品产能是否可以大幅提高?钒钛股份表示,由于目前主流提钒工艺是钢渣提钒,在不新增高炉产能的前提下,钒渣产能相对稳定,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方式尽可能提高钒的收得率,进而带来一部分钒产品产量的提升。

提及公司近期战略合作情况,钒钛股份透露,公司于2021年与四川德胜、大连融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22年10月25日与国电投西南院、大连融科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就共同加强全钒液流储能产业前沿关键技术应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应用的推广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创新发展的目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钒钛股份还表示,2021年公司与大连融科合作涉及交易总金额约为2.5亿元。2022年,公司与大连融科合作金额预计将超过6亿元。公司与大连融科共同投资成立了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后续双方将根据市场情况协商建设更大规模产线。

钒钛股份在调研中还指出,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陆续出台,对化学储能领域提供了有效支撑,从近期钒电池市场呈现的加速扩张状态来看,公司对未来钒电解液市场是相对乐观的。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