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瑞浦兰钧冲刺港股,股东青山集团累计"输血"超80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火爆,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也随之身价倍增。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不少企业开始进攻资本市场,谋求更多融资以扩大国内产能。12月14日,动力电池企业瑞浦兰钧向港交所主板市场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开启资本市场的新路径。

在瑞浦兰钧之前,同属动力电池行业的中创新航刚刚于10月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但与依靠车企扶持的中创新航不同,瑞浦兰钧背后的主要助力是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商――青山集团。也正是因此,瑞浦兰钧拥有先天的资源以及供应链层面优势,是其他动力电池厂商无法比拟的。

招股书显示,青山集团旗下持股51%的永青科技,持有瑞浦兰钧50.42%股份,而集团创始人项光达持有青山集团57.5%的股权,因此也顺理成章成为瑞浦兰钧实控人,合计持股62.64%。温州景锂持股12.22%,嘉兴上汽持股8.69%,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

此外,在瑞浦兰钧的主要股东中,也出现了上汽集团的身影。2022年,瑞浦兰钧曾进行过三轮融资,分别引入上汽集团、中伟股份、深创投、温州交通等投资机构,截至IPO前最后一轮融资,瑞浦兰钧投后估值已达到303亿元。但整体来看,青山集团仍然是推动瑞浦兰钧向前发展的主要推手。

背靠青山集团,瑞浦兰钧业绩增长迅猛。根据招股书,2019-2022前六个月,公司实现营收分别达到2.33亿元、9.07亿元、21.09亿元、40.17亿元。尤其是近一年半,公司营收出现了阶梯式增长。同期,电池产品销售量也由2019年的0.22GWh增长至2022年6月30日的4.70GWh,涨势喜人。

据招股书介绍,瑞浦兰钧是国内增长最快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公司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新兴企业,正在以非一般的速度快速增长。

然而,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态势背后,公司的亏损状况却有增无减。报告期内,瑞浦兰钧年内亏损分别达到1.12亿元、5327.9万元、8.04亿元、7.05亿元。三年半时间里,瑞浦兰钧累计亏损金额达到16.74亿元。从2022上半年的亏损态势来看,全年亏损状况相较2021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亏损情况,瑞浦兰钧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于产能扩大导致利用率低、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组合和定价战略影响,以及运营开支。其中,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于瑞浦兰钧的影响较为深远。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碳酸锂市场均价还停留在7.12万元/吨,而到了2022年12月末,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已经飙升至55万元/吨。尽管相较近期高点60万元/吨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市场高位。

短短两年时间里,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市场均价几乎飙升了近10倍,这也严重制约了瑞浦兰钧的盈利能力。而为了缓解原材料成本压力,瑞浦兰钧没少利用背靠青山集团的资源优势。招股书显示,公司已与永青科技签订框架协议,约定三年协议期内,青山集团将按不逊于现行市价的条款向瑞浦兰钧供应锂化合物、三元前驱体、隔膜及石墨等。

不仅如此,招股书中还披露,根据采购框架协议,2023-2025年,瑞浦兰钧对青山集团原材料采购额最高可达38.25亿元、111.25亿元、166.42亿元。可以说,无论是从资源优势还是原材料价格优势来看,青山集团都为瑞浦兰钧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

除了在供应链上为瑞浦兰钧大开方便之门,青山集团还长期为瑞浦兰钧提供巨额无抵押借款。据招股书信息,2019-2022年前6个月,瑞浦兰钧及其附属公司从关联方(主要控股股东为永青科技、青山集团、青拓镍业)收到的借款分别达到3.81亿元、4.64亿元、52.7亿元、21.26亿元。这意味着三年半时间里,青山集团累计向瑞浦兰钧借款达到82.41亿元。

显而易见,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情况下,瑞浦兰钧之所以能够撑到今天,与青山集团真金白银的投入紧密相关。而此时想要进一步提升产能,朝着动力电池行业龙头方向进发,冲刺IPO似乎已经是唯一的出路。但已经上市的中创新航曾以38港元/股发行价横空出世,而今不过短短两个月过去,股价已经跌落至19.62港元左右,几近腰斩。瑞浦兰钧能否挣脱“上市即巅峰”的魔咒,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瑞浦兰钧冲刺港股,股东青山集团累计“输血”超80亿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