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集成服务商!海螺融华重点支持第十三届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召开

中国储能网讯:经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确认,安徽海螺融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决定重点支持CIES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本次大会主题为“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将于2023年5月24-26日在杭州洲际酒店召开。

安徽海螺融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融华)由安徽海螺洁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佑赛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公司主营业务为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并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同时开展储能电站投资建设、电解液租赁等业务。

股东背景

安徽海螺洁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海螺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大型建材企业集团,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构建碳减排体系过程中,海螺集团积极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迈进,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助力企业快速转型发展。集团2021年名列世界500强第315位,2022年第353位,连续4年入选世界500强。

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介质服务商,拥有全球最大的钒储能介质全自动生产线,年1.5GWh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达90%。公司旗下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液流电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之一、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是全球唯一具备从全钒液流电池材料制备、装备制造到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企业。

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能源应用产业服务商,专注于智慧能源系统、新能源电站配套设备、智能配网设备以及储能EPC技术,科研力量源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卢强院士团队,该团队是清华大学国家级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安徽海螺集团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实力雄厚,通过建设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线、第一个千万吨级熟料生产基地,开辟了我国水泥行业重大技术装备低投资、国产化的先河。近年来,集团加快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创造了全国乃至全球“九个第一”:全球第一个水泥窑尾烟气碳捕集纯化项目、全球第一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全球第一个水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全球第一个零外购电水泥工厂、全球第一个5G超级上行技术商业应用示范、全国第一个开发应用露天水泥矿山无人驾驶矿车、全国第一个开发应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全国第一个实施替代燃料技术、全国第一个实施水泥高温高尘SCR脱硝技术,形成发明专利485项,软件著作权90项,多次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被工信部评为国家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融科公司2021年获批国家发改委首批揭榜挂帅项目,此外还承担过国家863项目、973项目,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和获得授权国内外专利300余件,已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大连市专利一等奖1项,通过了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IEC标准3项,国家标准10余项,行业标准20余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科院杰出成就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获批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建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辽宁融科液流电池储能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大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大连市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大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通过CNAS国家级实验室认证。

佑赛科技技术与科研力量源于清华大学卢强院士团队,卢强院士现担任佑赛科技首席技术顾问。公司拥有一批以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专注于电力电子、智能配网设备的研发。同时,配套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检测平台,如省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离网对冲试验平台、水冷散热试验平台、自动化检验台等,确保公司研发水平与产品质量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荣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优秀产品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全钒液流电池产品

钒电池技术优势

1、本质安全

水基体系电解液,常温常压运行,无燃烧、爆炸风险;

单电池一致性好,无热失控风险,控制简单;

钒电池在满电状态下进行短路极限测试,监测到电堆温度在小幅增长后始终稳定在47度左右。

2、超长寿命

日历寿命20年,100%DOD;

反应过程中电极不参与反应,反应过程只有离子价态变化,无相变化;

深度充放电不影响电池寿命。

3、生命周期零衰减

可在线低成本实现容量再生;

生命周期内100%容量保持率;

生命周期内无效率衰减。

4、钒循环使用

钒资源丰富,没有资源限制问题;

钒电解液可无限期循环使用,具有保值、增值能力。

项目案例

1、大连200MW/800MWh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世界最大的在建化学储能项目。

2、国电龙源风储项目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2012年12月投运),已正常运行近10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得到验证。

3、大连30MW/120MWh网源友好型智能风场项目,打造更好适应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的风电场建设模式。

4、安徽枞阳海螺水泥6MW/36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首个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应用于水泥制造工厂的储能电站项目。

5、浙江宁波海螺新材料1MW/6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首个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应用于临海化工园区场内的储能电站项目。

截至2022年9月工程实例

CIES2023储能年度盛会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作为积极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现已成为全球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盛会之一,被国内主流财经类媒体列为观察储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CIES2023设有16场专场论坛,届时将有200余位行业主管部门领导、院士、专家以及优秀企业代表作主题报告,40+企业发布储能新产品。会议同期,将有180家一线储能厂商及上下游企业携最新储能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参加展览展示。截至目前,通过CIES平台已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合作超过千亿元。这不仅更加突出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共享平台的聚集效应,也加深了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合作,同时也为建设储能产业集群、服务地方经济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期三天的会议,主办方将邀请300余家产学研机构联合支持本次大会召开。期间,主办方还将重磅发布《2023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同时,在CIES2023“储能之夜暨颁奖盛典”上,将为年度内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及个人颁发荣誉奖项。

CIES2023主办方将邀请重量级海内外储能产业专家,详解全球化储能产业发展趋势;洞察新型储能产业安全与市场、商业模式等相关热点话题;搭建高端产学研交流对话平台,与行业精英面对面沟通;学习行业领先企业成功经验与理念,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构建供应链与生态链。预计有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系统集成商、储能系统装置企业、能源服务商、项目开发企业、投融资机构等3000余位业界同仁与会交流。

CIES2023热点探讨话题包括:大会开幕式暨院士/专家主题报告、“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发展新路径专场、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场、储能安全与系统集成专场、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专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场、用户侧储能与虚拟电厂专场、储能安全与消防系统专场、长时储能技术及应用专场、储能检测、认证与标准专场、锂离子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专场、户用解决方案及便携式储能专场、储能资本市场专场、储能与电力市场专场、中国西北储能市场专场、温控系统及电气设备专场等16个专场论坛。

长期以来,CIES在推进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建立、新型储能技术成果转化、储能项目合作、储能资本的对接与服务、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创新、安全与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本届大会将继续秉承高规格、高品质要求,充分发挥平台强大资源优势,为助力全球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CIES2023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承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