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补短板、扩规模,济宁着力打造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济宁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济宁新能源集群发展专班副主任张峰表示,济宁市新能源产业是全省5个新能源产业基地之一,产业锚定建设新能源多元化利用示范基地目标,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串珠成链构建新能源制造业产业集群。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转型升级都是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位于济宁经开区的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的是光伏行业,董事长王耀明告诉记者,“传统的光伏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去满足市场,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找到自己生存的市场空间。”

新一代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随意弯折、附着于物体表面,是一款可穿在身上的太阳能电池产品。王耀明自豪地说,“我们还组建了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在冰雹的强烈冲击下还不会出现任何电磁片引力的技术,这个技术我们在行业里面是独一份的。”

目前,中科泰阳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中科富能轻质高效晶硅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建成,已向20余家客户送样太阳能发电幕墙、多款太阳能发电瓦、太阳能特种电源及系统等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拼接太阳能发电幕墙、彩色太阳能发电幕墙已经交付客户使用。

济宁市已拥圣阳电源、新风光电子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型新能源企业,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2022年总投资140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汉行钠离子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诚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

“借助宁德时代在济宁市布局集中式光伏的契机,同步开展本地光伏企业的培育工作和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的招商工作,打造以光伏组件、新能源电力装备为代表的发电装备优势区。”张峰表示,几年内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将会新上一批大项目。

“在新能源趋势发展的道路上,锂电材料应该是我们将来弯道超车的一个项目,所以说很有前景。”山东立中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刘毓斌告诉记者,立中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一期即将投产,项目包括年产六氟磷酸锂1.8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8000吨,氟化钠(电子级)3000吨及其他产品,建设地点位于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二期项目将投资建设氟化钠(电子级)作为钠离子电池材料端的技术储配,实现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截至2022年底,济宁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制造业企业共71家,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1%。到2025年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投产后,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济宁市继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产业后又一个产业规模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

张峰说:“济宁市将依托宁德时代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围绕“新能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着力补短板、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打造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