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抽水蓄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双碳方面 将发挥哪些作用?

北极星储能网讯: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展部主任余贤华表示,抽水蓄能是有效应对大规模新能源上网带来的高调节成本,通过合理的运行方式,配合火电减碳增效,减少弃风弃光,促进容量配置,提升全系统整体经济性和运行清洁性。

“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

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稳定,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常用于调峰和备用。抽水蓄能在规模化储能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电站装机容量规模可达千兆瓦级。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发展最成熟、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是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低谷负荷时的电力抽水到高处蓄存,在高峰负荷时段放水发电。在负荷低谷时,抽水蓄能电站是用户;在负荷高峰时,它是发电厂。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承担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事故备用及黑启动等,可以改善和平衡电力系统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柱。抽水蓄能电站被喻为电网安全运行中的“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世界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趋势为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高水头即机组向更高水头发展,大容量是指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高转速即机组采用更高的比转速。

电站建设

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开始大力兴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设备自主化方面,我国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容量31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2020年,全国抽水蓄能发电量为3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全国新增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和在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一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抽水蓄能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在运抽水蓄能电站22座,在建抽水蓄能电站30座。

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机组设备完全自主化的抽水蓄能电站。2011年10月,电站成功建成,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抽水蓄能机组设备研制的核心技术。

2013年4月,福建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2016年4月,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单机容量37.5万千瓦机组成功并网。我国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设备不断获得推广应用。

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首座700米级水头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2021年6月4日,1号机组投产发电。

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计划今年12月底投产发电。

围绕抽水蓄能技术及电站建设等,《亮报》对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展部主任余贤华进行了专访。

《亮报》:作为目前安全、稳定、成熟的灵活调节技术,抽水蓄能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将发挥哪些作用?

余贤华: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终端电气化进程加快推进,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能力、能源配置与能源输送能力、电力平衡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抽水蓄能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公共性特征,可参与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调节服务,综合效益更为显著,承载着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稳定器、清洁低碳平衡器和高效运行调节器的重要功能。

一是有效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下电力系统可靠备用容量不足,凭借双倍容量的调峰优势,提升电力系统大容量调峰能力,缓解因新能源不稳定导致的高峰负荷供给问题和因低谷时段新能源大发导致的消纳困难,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消纳。

二是有效应对新能源出力特性与负荷需求不匹配,依靠快速响应的灵活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满足新能源“靠天吃饭”带来的灵活调节需求。

三是有效应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转动惯量不足,凭借同步发电机的高转动惯量优势,有力增强系统抗扰动能力,维持系统频率稳定。

四是有效应对“双高”形态给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潜在安全影响,承担事故备用功能,凭借快速启停和快速功率爬坡能力随时响应突发调节需求。同时作为可中断负荷,以毫秒级响应安全切除抽水机组额定负荷,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五是有效应对大规模新能源上网带来的高调节成本,通过合理的运行方式,配合火电减碳增效,减少弃风弃光,促进容量配置,提升全系统整体经济性和运行清洁性。

《亮报》:为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哪些方面的突破?

余贤华: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按照现有开发规模和建设进度,预计2030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将为我国碳达峰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国网新源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

一是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开发。我们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配合国家中长期规划编制,做好公司抽水蓄能规划资源选取、开发需求分析和建设时序安排,加大“十四五”特别是前三年核准开工规模,坚持开放发展,共同推动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加强基建资源优化整合,统筹30个在建项目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大力推进机械化施工、智能化管控和标准化建设,优化施工工期,确保“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投产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到2030年运行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

二是在精益管理上下功夫。强化规划引领,围绕“双碳”目标和公司战略实施,高质量编制好抽水蓄能“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优化项目前期工作程序,有序推进项目可研核准。围绕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智慧化管控、机械化施工和绿色建造,确保在建项目尽早发挥效益。深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化机组服务电网研究,优化机组运行策略,全力服务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深化多维精益管理,加快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健全物资管理体系,科学配置资本、资源、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大力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三是在科技创新上寻求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新跨越行动计划”,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变速机组技术应用,加强400兆瓦级大容量机组技术研发,加快水泵水轮机模型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建设,全力打造自主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研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抽水蓄能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化“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应用研究,全面布局数字化智能电站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