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花落奇瑞车型,有望成为锂电池重要补充

中国储能网讯:在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产品一年半后,4月16日晚间,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落地奇瑞车型。

同时,奇端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双方还将就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M3P等多种构型电池展开合作,合作成果未来将应用在iCAR 03等量产车型中。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据介绍,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宁德时代表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

不过,此次宁德时代落地奇瑞汽车的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以及车上电池包的容量大小,目前暂不得而知。截至本文发稿时,宁德时代尚未给予澎湃新闻记者回复。

据了解,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间移动来完成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其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相反。

可以看到,国内一些厂商相比,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落地进程不算特别快。今年3月,雅迪科技集团旗下华宇新能源科技公司发布华宇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极钠1号”及其配套整车——雅迪极钠S9。

今年2月,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该车型首次应用蜂窝电池技术的钠离子电池包。该款车型续航里程为252km,电池容量为25KWh,快充充电时间为15分钟至20分钟。

不过,可以看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在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上更具优势。根据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去年11月的介绍,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混搭,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

在电池的量产方面,此前有接近宁德时代方面的人士透露,虽然宁德时代提出今年将会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但受限于供应商的原料产量,实际大规模投产可能要等到2024、2025年。

据了解,宁德时代不仅要实现钠离子的量产,也致力于所谓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推进上游产业链的建成。而据宁德时代此前介绍,其钠电池电池电芯正极材料选择普鲁士白材料,负极选择硬碳材料,产品中既有用于电动汽车的钠离子动力电池,也有用于储能电站的钠离子储能电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钠离子电池概念最近两年来的火热,与锂价的高涨有重要关系,然而受国内市场供需、库存周期、采购博弈等影响,近期国内碳酸锂价格,已较去年11月的58万元/吨的高位跌去了超过60%。上周末,国内已有碳酸锂现货成交价来到了16万元/吨。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钠离子电池能够实现理论成本0.3—0.4元/wh,那么可以在即便碳酸锂的价格回落的情况下,实现价格上的比较优势,覆盖一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因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而言,即使碳酸锂价格回落到3.8—4万元/吨左右水平,成本也在0.5/wh元左右。

此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当前锂价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普通的钠电确实在锂价降低的情况下,体现不了重大的优势,宁德时代的钠电对锂价波动不敏感。”

在4月16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云上宜宾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也称,“钠电池能够起到对锂电池的平衡作用,平衡锂价,保证锂资源的供应安全的作用,不太可能成为主流,锂价一便宜,就会让钠离子的发展陷入被动。”

但欧阳明高强调,“钠离子技术一定要发展,因为它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