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我国氢能大规模运输难题有解了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氢能运输领域近日好消息不断。

中国石化4月10日宣布,拟建设全长400多公里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内首个长距离纯氢输送管道项目启动。4月16日,中国石油宣布,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获突破,可为我国大规模、低成本、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较具潜力的绿色低碳能源,被众多企业视为转型新赛道并加快布局。但目前,氢气主要以长管拖车等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成本高且效率低,严重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最佳方式,接连取得突破对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绿氢异地供需矛盾

据中国石化透露,“西氢东送”管道规划西起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至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问题。

中国石油发布的信息显示,在该公司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项目现场,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已逐步达到24%,经过100天测试运行,管线整体运行安全稳定。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国内现有天然气管道掺氢项目掺氢比最高仅为10%,24%的掺氢比例对掺氢相关产品标准和全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氢能研究中心主任宇波认为,无论是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还是建设纯输氢管道,都将很好地解决我国绿氢供需异地矛盾问题。

“我国主要的绿氢供给地一般在风光资源比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绿氢供给地远离东部用氢负荷中心,供需异地矛盾问题突出。氢能产业健康发展需要经济高效的氢输运技术,通过长输管道输送氢气具有输量大、安全、高效的特点。氢气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氢能产业链中氢输运这一‘卡脖子’环节,进一步完善国内氢能输运体系。”宇波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管道输氢经济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主干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1.6万公里。有专家算过一笔账,以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当掺氢比达到20%时,就可运输1000多万吨氢气,约合5600多亿千瓦时绿电,运输成本会大幅下降。

中国氢能联盟此前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目前可行的输氢方式主要包括长管拖车、管道、液氢槽车、固态储氢车等,其中长管拖车输送方式较成熟,但载氢量低,每车载氢量在300—400公斤,且经济输送距离不超过150公里,不适于长距离、大规模输送。

“从输送压力、载氢量、体积储氢密度、经济输送距离、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对比常见氢输送方式,不同方式各有特点和适用场合。管道输氢具有输量大、安全、高效特点,当管道被充分利用、输送距离较长、输送量较大时,输氢的单位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经济优势显著。”宇波指出。

“长管拖车的优点是灵活便捷,但单次运氢量仅为300到400公斤,只占长管拖车总重量的1%—2%,运输距离为100公里时的成本高达每公斤5到6元。以运氢量每天4吨测算,当运输距离从50公里增加到600公里时,20MPa长管拖车运输成本由每公斤2.4元增加至13.3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刘翠伟用数据向《中国能源报》记者做了对比,“对于管道输氢,以运力利用率100%测算,当运输距离由50公里增加到500公里,运输成本仅从每公斤0.8元增至2.3元,显著低于气氢长管拖车、液氢槽车等运输成本,未来氢能全面普及到各领域后,管道输氢将成为最具潜力的输氢方式。”

■■亟待形成标准体系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目前纯氢管道中的氢气可以进入化工厂、燃料电池等终端,掺氢管道里的氢气与天然气混合物通过管输可进入氢能社区、园区或分离增压进入化工厂、燃料电池等终端。

“在工业领域,掺氢天然气可用于工业锅炉、热处理等过程,替代部分传统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交通领域,掺氢天然气可提高天然气内燃机的热效率,降低车辆尾气中的甲烷排放量;在家庭和商业领域,掺氢天然气可用于家庭和商业用途,如供暖、烹饪、热水等,实现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刘翠伟介绍。

尽管各方面优势明显,但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在管道输氢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形成完善的氢气存储和输运网络渠道还有距离。

“我国在纯氢工业管道、专用管道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建设及运维经验,总里程超过300公里,但在纯氢长输管道建设方面较滞后,在役管道总里程不足100公里,同时天然气掺氢管道也多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宇波坦言,“总体来看,我国在氢气管输系统设计、运维、试验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标准体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低压管道输氢项目首席李玉星教授也指出,目前我国在氢能关键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方面的研发还不足。“高压氢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劣化是制约氢能产业安全性的关键问题,目前氢能关键材料的氢损伤机制仍不明确,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国产化也仍需进一步发展。另外,目前我国涉及氢气质量、储运和安全利用等内容的技术标准较少,亟需建立一套较健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氢能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