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理性看待钠离子电池: 是小众而不是主流,是点心而不是主食

近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本身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分析已经很多,先前在微博上也曾简明扼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对具体技术不算懂,但对电池的商业应用及市场痛点,还是略知一二,这里就从产业应用角度详细谈谈钠离子电池。

01

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并不突出

电池,主要当做生产资料使用。作为一项投资,我们要看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而不能局限于某一项优缺点。

钠离子电池的优点很明显:低温性能、快充,环境适应能力强(高寒/高功率),以及钠离子原料的可得性更丰富。

但是,短板也很突出:能量密度、循环次数。

衍生的特点是,绝对成本虽然低一些,但考虑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综合性价比并不突出。简单地讲,尽管价格便宜,但含金量更低,使用期限更短。

02

很难适用于主流应用场景

钠离子电池相对目前主流的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优缺点比较明显。综合三者特点,钠离子电池很难适用于主流的动力电池领域,这个已经是行业共识。

目前,在高档乘用车领域,三元电池具有绝对优势;在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具有绝对优势。

虽然钠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并不具备优势,但普遍认为在储能领域可以大有作为,因为储能对能量密度的容忍度比较大。

但是,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不高,只有约2000次,这是其用于储能的一个重要短板。目前,储能基本要求10年时间,新能源侧储能甚至还在朝20年的目标去努力,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已经可以达到6000次,甚至更高。

所以,在主流的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相对于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并没有明显优势。这个观点,行业内应该没有太大争议。

03

在特定场景具有一定优势

围绕钠离子电池的优点,我们可以捕捉到它的优势场景:

在能量密度或循环次数要求不高的领域,钠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优势确实比较突出,比如小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等)或者中低端储能(循环次数要求不高)领域,这个实际上是跟铅酸电池或低端锂电池在竞争了,属于含金量比较低的领域,当然市场规模可能比较庞大。

在储能领域,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其较低的前期资本投入,从资金成本的角度来讲,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

在高寒低温场景,钠离子电池可以发挥其低温性能优势,相对同样低温性能好、充电较快的钛酸锂电池,成本更低,但循环次数不及钛酸锂电池。

在高功率领域,可以配合锂电池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实际上,目前钛酸锂电池就已经扮演了这类角色。

上述领域要么含金量不高,要么属于小众,而且钠离子电池也不具备绝对优势,目前都存在竞争品种。

当然,随着电池应用场景的细分和深化,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出现。

04

如何看宁德时代发展钠离子电池

关于钠离子电池的开发背景,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提到,新能源产业进入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阶段,愈发细分的市场对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

言外之意,钠离子电池是补充,不是替代。

为此,宁德时代还特别强调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兼容互补,宁德时代开发了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通过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

显然,宁德时代也希望通过“混搭”的方式,拓展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空间。当然,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创新应用手段。

有些人以为钠离子电池是个革命性产品,甚至还想替代锂电池,这个是绝对错误的。我曾经在微博上有个形象比喻,钠离子电池对宁德时代而言,只是点心,而不是主食,最终填饱肚子还得靠锂电池这个主食,如果把点心当主食,就会营养不良。

把钠离子电池鼓吹成革命性产品,有点一厢情愿了,同时认为钠离子电池可以超越锂电池,也不符合客观的市场需求。

随着应用场景多元化,电池类型也将逐渐丰富。在锂电池的基础上,不光有钠离子电池,还有钒锍电池、锌离子电池等,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细化的背景下,一招通吃已然不可能,百花齐放是大趋势,而钠离子电池只是开始。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