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王海滨: 氢能产业投资空间广阔

12月2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清洁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清洁能源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在下午的“绿色投融资”主题圆桌论坛中,水木易德投资合伙人王海滨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嘉宾观点摘要。

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是氢能发展的根本动因。能源转型,缺氢不可。当前,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利用是中国碳排放较高的主要原因,亟需实现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禀赋,成为实现能源独立、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的重要基础。不同于石油、锂矿依赖进口,氢的制取可以完全实现国产化,更好发挥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
氢能是长周期、大型储能的最佳介质。未来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大幅上升,必然会引起的源与荷的波动,形成电力供给与需求的时空不平衡,带来大量的新型储能需求。而氢电耦合有望破除可再生能源发展掣肘,氢可以在保证经济性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长周期储能,存储规模从KWH到GWH,存储周期从小时到季节。
氢能可以促进终端用能场景的深度脱碳。氢能可承担能源载体和生产原料的双重角色,实现与电、热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双向转化。未来,氢能与电力网络、热力网络的高度耦合,将应用于交通、工业及分布式发电领域,为下游“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带来显著的减碳效应,由此形成万亿级的市场。当前,氢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未来通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和制造,购车成本有望下降到具备竞争力的水平。工业领域是氢需求量最大的部门,对氢价格也较为敏感,因此,氢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大规模绿氢化工耦合项目的推进,有助于显著降低绿氢成本,继而推动绿氢在分布式发电、建筑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受制于车辆及燃料成本问题,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未达到预期,储运及加注成本仍然处于高位,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规划。其次,各地绿氢一体化项目如火如荼,但新增产能的消纳仍然未形成成熟模式,以化工为代表的下游消纳场景对于绿氢价格的敏感性较高,而目前的绿氢成本还不具备规模化应用的竞争力。最后,在资金方面氢能产业还需要多维度支持。从投资方角度,当前氢能产业以资本性投资为主,高效的市场化资本退出机制尚未形成;从企业角度,应收账款占比整体较高,奖补等财政激励政策的拉动作用仍有待提升。
氢能产业仍具备广阔投资空间。氢能产业链较长,诸多细分领域已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未来,上游高效制氢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前景可期,低碳氢相关的项目运营或将享受更多奖补支持,大功率、长途、重载的燃料电池商用车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发展,氢能高速的建设有望显著拓展氢能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在化工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带来大量投资机遇。
氢能产业已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水木易德将与行业同仁一道,共同努力,创造和分享氢能科技创新的价值!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