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裁员"祭旗",光伏产业猛攻BC电池

近日,隆基绿能(21.720,-0.38,-1.72%)裁减应届生的消息甚嚣尘上。

据凤凰网等媒体报道,隆基绿能的裁员对象主要集中在应届生和操作序列的人员等,人数或超过万人。

隆基绿能陕西基地的王岩向新能源前瞻证实,“距离我们最近的基地,800人里走了500人。”

与裁员相对应的就是关停生产线和减产。隆基绿能表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经营状况、市场变化和以后的产业结构,会做出相应的资源分配。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就认为,隆基绿能一直坚守P型硅片,而光伏产业正面临技术更新、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裁员可能是企业应对这些挑战的一部分,通过精简人员和调整产能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不止是隆基绿能,晶科、晶澳、日升、亿晶、通威、尚德、阜宁苏民、英发睿能、中润(华辉)、爱旭等光伏企业,均陷入“裁员”风波。

受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等影响,光伏行业正在集体过冬,等待春天。

光伏行业的裁员风暴

对于身处经营困境的企业来说,裁员是最后的手段。而隆基绿能的裁员力度,无疑反映了其面临的巨大挑战。

“西安某基地,基本上90%的应届生被迫离职。”24届应届生刘静现身说法,“公司会先让员工交接工作,再找员工约谈,自然是想让员工主动离职。”

刘静表示,如果不主动离职,就会面对被团队孤立等问题。即使员工对公司的辞退理由进行有证据反驳,也无济于事。“最后在离职证明上,公司都会让员工写‘自己不符合录用条件’。”

除了应届生,试用期员工也是此次光伏行业的裁员对象。

截至2023年12月底,温洲入职隆基绿能快3个月。温洲一入职就被派去生产,三个月内经常倒班,最后却因为转正答辩不及格被劝退。

离职只是一个开端。温洲表示,“公司承诺的两人间宿舍、定级、体检费用报销等,直到最后辞职都没落实下来。公司给员工的安家费却要求退还。”

在温洲等隆基绿能前员工看来,公司面临的问题可能比外界看到的更大。

新能源前瞻从隆基绿能内部人员董坚处获悉,“听离职的朋友说,最高的时候集团大概有8.4万人。集团计划要精简到5.5万人,也就是要裁3万人左右。”

对于裁员传闻,隆基绿能董秘办人士则向媒体表示:“一般而言,每年年末我们会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做一些正常的组织优化。”

其他一线厂商则普遍对“裁员”进行了辟谣。晶澳科技(20.800,-0.05,-0.24%)晶科能源(8.830,-0.32,-3.50%)钧达股份(69.880,-5.29,-7.04%)东方日升(16.300,-1.01,-5.83%)明确表示裁员传闻不实;TCL中环(15.750,-0.32,-1.99%)称无大面积裁员;晶科科技(3.250,-0.18,-5.25%)、东方日升均表示正在招聘;爱旭股份(18.210,0.47,2.65%)则表示,产能在爬坡,不会有太多影响。

P型产品加速退场

暂且不去追究那些企业“官方发言”,对于光伏产业来说,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就表示,未来2-3年,中国一半的光伏制造企业或被迫退出市场。

据某买方机构实地走访,隆基绿能鄂尔多斯(9.530,-0.40,-4.03%)产线的PERC和TopCon产能利用率只有40%-50%。其他二三线硅片厂的开工率低于30%。

PERC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4.940,-0.26,-5.00%)电池,技术上属于P型电池,具有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等优点,但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结构复杂。

TopCon电池是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一,所以也是以N型硅基板为主,原材料中掺杂磷元素。和P型电池的低成本、工艺简单但转化率有瓶颈等特点相比,N型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无光衰、弱光效应好等优点,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也更高一些。

而相比较N型电池的其他技术路线,TopCon电池具有更高转换率、稳定性强等优点,而不足之处为成本高和研发投入大等,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的电池技术。

李振国在公司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直言,到2023年底,部分光伏项目会开始烂尾,大批处于投资计划中的新产能将不得不终止。

产能缩减的阴影在光伏企业弥漫。根据硅业分会1月4日发布的数据,下游两家一线硅片企业开工率分别降至65%和95%,一体化企业开工率降至75%-8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降至70%-100%之间。

一线大厂开工率低至65%,为近年业内少见。据银河证券研报,2024年1月大部分企业开工率降低明显,开工率在40%到100%之间,企业间差距较大。P型产能面临持续大幅减产与关停,N型项目也有延缓或终止的情形出现。据Solarzoom光储亿家测算,光伏行业总毛利已降至负值,盈利压力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业内人士向新能源前瞻表示,2024年上半年,P型向N型切换,P型产能明显减少,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预计会有大量生产P型产品的工厂关停,关停产能主要为没有现金流或成本优势的中小型独立电池厂商。

P型光伏降低产能的同时,还试图通过低价去库存。

2023年12月26日,隆基绿能在官网更新硅片报价。公司上次披露硅片报价还是在9月25日,三个月过去,隆基绿能的硅片价格再度下滑。其中,隆基绿能P型M10150μ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为2.2元/片,较9月份时3.1元/片的价格下滑约29%。

硅片低迷的价格还蔓延到组件。

中国电建(4.500,-0.11,-2.39%)1月9日公布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集采开标结果,本次招标总规模高达42GW,同增62%。本次开标结果中,P型0.806元W、N型0.87元/W的投标价格均创出近期央企组件集采投标价格新低。

业内人士表示,N型、P型价差扭转前期持续收窄的趋势,再次小幅扩大至6-7分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P型产品正加速退出市场的趋势。

据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判断,“我们不可能再从N型转到P型,这是物理学的原理决定的。”

一把梭哈BC电池?

P型电池被时代抛弃已成定局。

“未来5-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隆基绿能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判断。

BC电池全名Back Contact,并不是指某一特定品牌的电池,而是全背电极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统称。简单理解,BC电池就是将正负两极金属移到电池片背光面,让栅格线不再挡光,以最大程度利用光照、降低电流损失、提高发电效率的技术。

作为典型的平台型技术,BC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如BC技术与TOPCon技术结合时,会产生TBC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和快速充电能力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存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钟宝申还将BC电池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据新能源前瞻统计,不仅仅是“折戟”P型技术的隆基绿能,爱旭股份、永和智控(6.120,-0.68,-10.00%)明冠新材(15.700,-1.05,-6.27%)晶科能源横店东磁(13.980,-0.13,-0.92%)、钓达股份、海源复材(10.580,-1.18,-10.03%)均投资了BC电池。

BC电池具有泛用性高,转化效率上限高,银浆耗量较低等优点。在目前实现量产的电池技术中,BC电池具备最高量产转化效率。

以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HBC为例,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报告,该电池利用全激光图形化可量产制程工艺获得27.09%的电池转换效率,创造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新世界(6.340,-0.42,-6.21%)纪录。

“隆基绿能选择押注BC电池可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电池效能和性能”,张雪峰称。

在张雪峰看来,未来对BC电池产值的看好取决于市场对高效能电池的需求。随着清洁能源市场的扩大,BC电池有望在光伏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具体产值还需考虑市场接受度和竞争状况。

BC电池同时也存在技术门槛较高、量产难度较高、设备投资成本较高,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其中BC设备成本高昂成为制约其规模化的核心原因。

BC电池单GW设备投资额进一步加大到4-5亿元,如果设备成本高昂。放弃BC电池,选择从PERC技术转向BC电池的“竞品”TOPCon技术,现有P型电池产线还有70%左右可以兼容,每GW的改造投资额在5000-7000万左右。

另外,BC电池生产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要求较高,配套产业链尚不完善,且落地周期比较长,导致BC电池从研发到量产慢于其他路线。

目前能够量产BC电池的主要是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

隆基绿能已基本攻克PN结隔离(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工艺简单,可以在外延过程中直接完成,导热性好)和电池串联的工艺难点,现有约30GWHPBC产能持续爬坡;其西咸50GW、铜川12GW、西安20GW待建项目计划于2024-26年陆续建成投产,且大概率以BC技术为主。

爱旭股份目前拥有10GWABC电池组件产能,并规划于2024年陆续建设义乌15GW、济南10GWABC电池组件产能。

BC电池能给光伏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春天,新能源前瞻也将继续关注。

最新相关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

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运营

近日,市能源集团板桥加氢站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我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全市首个商用加氢站,项目将助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为“双碳”目...

成都最大氢源供给地预计8月建成

记者4月27日从青白江区获悉,该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的合成氨放空气环保治理氢能项目(简称“合成氨氢能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今年8月建成。按照远期规划,投用后氢气最大产能可达3...

布局氢能!百亿化工巨头新突破

4月18日,阳煤化工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108.95亿元,同比下降20.01%;归母净利润亏损6.81亿元,相比2023年亏损13.66亿元大幅减亏6.85亿元。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阳煤化工表示,受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