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发力新型储能!中国电建新型储能研究中心揭牌

3月18日,电建新能源集团牵头建设的中国电建新型储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储能中心)揭牌仪式暨理事会首届一次会议及技术委员会首届一次会议在京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首席科学家张宗亮,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中国电建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周建平,电建新能源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储能中心理事长李岳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电建技术中心副主任欧阳小伟,17家中国电建内外部共建单位理事或代表,技术委员会专家出席会议。电建新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储能中心主任杨立主持会议。

张宗亮指出,本次会议在科技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的时代背景下召开,对加快推动中国电建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践行产学研用,加快与一流院校、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共建研究机构和实验基地,快速集聚资源、放大创新效能,将储能中心打造成中国电建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储能成果转化平台、“投建营”一体化平台和创新资源聚集平台。

冯夏庭指出,东北大学在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工程试验技术等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与中国电建多家子企业具备良好合作基础,储能中心将成为一座桥梁,加强各方在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储气库方面的深度合作。他强调,面对新型储能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储能中心应把握好新型储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业内强大资源优势,真正打造可持续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实现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周建平在致辞中强调,储能中心是中国电建在新型储能领域的重要战略平台,将为中国电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保持创新活力,聚焦重点方向,各共建单位共同打造新型储能技术高地;二是电建新能源集团作为专业化投资平台,要充分利用投资聚焦优势和成果转化优势,借助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加快新型储能关键核心技术的落地和推广;三是采取更灵活、更多元、更有效的体制机制,在组织体系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带动内外部创新资源,形成合力。

李岳军在致辞中表示,储能中心是电建新能源集团牵头建成的高端研发平台,将从制度、组织、经费等全方位保障储能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电建新能源集团将在中国电建相关部门指导下,加快把储能中心建成新型储能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助力中国电建新型储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张宗亮、冯夏庭、周建平和李岳军共同为中国电建新型储能研究中心揭牌。

会上,电建新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涛作《中国电建新型储能研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专题汇报。汇报从建设背景及意义、发展目标及建设指标、发展思路及技术图谱、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和研究团队及管理人员等五方面对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释。各共建单位理事成员或代表就建设实施方案发表意见,为储能中心建设与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电建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理事会首届一次会议决议》。

李岳军宣读了首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和首届技术委员会专家名单。李岳军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杨立为首届理事会秘书长,张宗亮为首届技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为首届技术委员会特聘顾问,和孙文为首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岳军为首届技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

随后,储能中心举行了技术委员会首届一次会议,张宗亮主持会议,杨立作总结发言。技术委员会专家听取了各分中心牵头单位关于发展思路、攻关任务以及成果推广的汇报,并聚焦研究方向、管理体制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和核心攻关任务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储能中心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电建储能中心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运行阶段,为后续各共建单位进一步指明了研究方向,将充分发挥优势、形成科创合力,为新型储能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电建新能源集团本部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运营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科技信息部,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