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独特降解机制获揭示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李耀文团队及其合作者,揭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昼夜循环工作模式下独特的降解机制,并强调了稳定晶格以延长电池实际工作寿命的必要性。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基于苯基氯化硒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提高到26.32%。同时,在昼夜循环模式下,器件的T80寿命延长了10倍。T80寿命即器件效率衰减至初始效率80%所需的时间。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材料在光伏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报道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持平,但受软晶格本征属性影响,提升其稳定性成为能否商业化的关键科学问题。

目前,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评估多采用ISOS协议,通常只涉及一个或两个特定环境变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历经昼夜循环,该模式涉及多种外界环境变化,如周期性的光照、温度波动等,使得钙钛矿的降解过程更加复杂。迄今为止,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李耀文告诉《中国科学报》,团队首先研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连续光照和昼夜循环工作模式下的降解行为,发现电池在昼夜循环模式下性能衰减更为迅速。通过对软晶格钙钛矿的原位演变分析和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团队发现循环模式下的温度波动会诱导钙钛矿晶格膨胀收缩,从而产生周期性的晶格应力变化。在连续光照模式下,晶格则呈现应力逐渐释放的状态。相比较而言,应力的周期性变化会产生更多深能级缺陷,这些缺陷在暗态下不能“自修复”。此外,积累的深能级缺陷加速了钙钛矿的离子迁移,是昼夜循环模式下电池性能快速衰减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配体材料消除晶格应力变化、稳定钙钛矿晶格。其中,苯基氯化硒展现了独特的作用。”李耀文解释说,苯基氯化硒在热退火过程中和有机阳离子盐反应形成易挥发物质,优化了钙钛矿的晶体生长动力学,获得了对称性更高、室温稳定的钙钛矿晶格。此外,苯基氯化硒和碘化铅反应生成含硒铅酸盐并锚定在晶界处,进一步抑制了光、热诱导的晶格膨胀收缩,消除了晶格应力变化。最终,基于其他ISOS协议测试的器件稳定性均得到大幅提升。

该研究还指出,针对具有软晶格特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建立寿命评估方法,将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161-x

最新相关

让汽车与服务双下乡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必须根据农村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加快构建更加符合乡村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生态两年前,记者在河南虞城县驻村锻炼,一个直观感受是村里的新能源汽车多了起来。可以领补...

百年煤企"氢"装上阵

近日,记者在焦作煤业(集团)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国内首个2MW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高效运转。“这个项目是首次以工业副产品氢为能源的综合利用尝试,去年才试运行成功。&rdqu...

安徽长丰: 能源焕新,向绿而行

6月中旬,不到中午,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气温上升至33℃。皖丰长能公司陶楼“光伏+智慧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黄成茁很享受此刻的温度和光照,这意味着依靠光伏发电,光伏项目又能获得一笔可...

天诚氢能: 点绿成金 氢能赋能产业变革

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资兴市,东江湖的万顷碧波不仅滋养着湘南大地,更悄然孕育着一场以氢能为引领的绿色变革。湖南天诚氢能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