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更有创新、富智慧地推进"浙品码"

导读:浙江正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所有电动自行车上牌都需要扫码核验车辆、蓄电池的“浙品码”,未赋码车辆一律不得上牌。“浙品码”是数字化改革的制度创新,一车一码,汇集了生产、准入、监管、执法、消费、服务、评价等数据,实现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

浙江正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所有电动自行车上牌都需要扫码核验车辆、蓄电池的“浙品码”,未赋码车辆一律不得上牌。

“浙品码”是数字化改革的制度创新,一车一码,汇集了生产、准入、监管、执法、消费、服务、评价等数据,实现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一码统管”,一键溯源。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电动车经营者,无论是电动车厂家还是蓄电池企业,都对“浙品码”抱有极大的期望。全链条的信息可溯化,编制了一张“天罗地网”,无资质的劣质产品将无法再流入市场,违法企业也将无处遁形,既加速了劣质产品的出清,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全行业进一步地转型升级。

浙江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走到了全国前列。

目前,浙品码目前只在浙江试点,而头部的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则是全国化的产能布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单独为在浙江市场销售的车辆和电池赋码,已然增加了成本。如果试点成功,后期在更多的省份推广,必然有类似于“浙品码”的“苏品码”“鲁品码”等等出现,如果各省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编码规不一致,企业会无所适从,一条生产线,一个打码机,无法打出若干个码。

即便能打出了若干个码。在销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本应属于A省的车辆出现在了B省,则不被认可或遭处罚,给经销商带来巨大困扰。

7月18日,两辆电动车在经过杭州玉皇山路时,其中一辆爆炸起火,父女两人被严重烧伤,其中父亲全身95%烧伤,7岁的女儿伤势更重,至今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杭州“718”电动车起火事件,牵动了全社会的心,消防部门已经判断起火原因与其锂电池故障有关。基于此,浙江快速启动了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推出浙品码,实现车辆生产到销售到售后的全链路可溯源。

浙品码通过数字化手段,既可以杜绝不规范的产品流入市场,也能实现事故发生后的可追溯问题,这点毋庸置疑。

电池起火的原因很多,有电池质量问题,有充电器适配问题,也有电池本身的材料和结构问题。综合来看,铅蓄电池的安全性优于锂电池。

即便是执电动汽车之牛耳的特斯拉,因锂电池故障而起火自燃的事件也有发生。反观有160多年历史的铅蓄电池,因其技术成熟,爆炸和自燃的概率极低。

电动车用的铅蓄电池,市场上有两种规格型号,一种是小容量的12Ah,一种是容量较大的20Ah。12Ah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5小时,约30到30公里;20Ah一次充电则可以行驶2.5小时,约50公里以上。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老百姓的出行半径增加了,更多的使用20Ah的电池。由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整车质量限制在55公斤,配载20Ah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很多属于“超标车”。

一码通管,则所谓的铅蓄电池“超标车”不能上牌,不能上路,客观上,会把锂电池电动车“揠苗助长”。一旦锂电池电动车大量涌向市场,难免良莠不齐,杂牌电池充斥其间,事故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改革的新生事物需要探索,探索精神是最宝贵的。对电动车和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尽快按照“浙品码”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快推出符合规则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对市场而言,要将产品安全放在首位,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更富有创新性的智慧,更大的探索精神,真正把改革推向深入。

三方形成合力,让百姓满意,市场规范,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多赢,让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取得实效,惠及社会。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