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加速跑?

今天,新能源汽车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什么变革?“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加速跑?来听一听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的业内人士怎么说。

绿色引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双碳”目标下,绿色引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航标。

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3%,进入以多元化用户为主体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用户需求成为牵引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既环保又节能,不用加油每个月还能省下一大笔花销。”刚入手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上海市民张晓说,开新能源汽车也是为实现“双碳”目标尽绵薄之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市场化。”蔚来汽车CEO李斌说,截至今年10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45703辆。今年1至10月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122.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显示,进入2021年,尽管受到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在刷新历史纪录,1至10月份的累计产销量同比均增长了约1.8倍。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1%。

“减排降碳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量,为车企重塑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机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说,“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从碳足迹的角度来看,不仅需要降低汽车使用环节的碳排放,也需要兼顾能源生产、汽车制造、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推动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

创新驱动从“加速度”到“高质量”

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充电方便不方便、续航里程有多少、驾驶安全不安全,成为车主“尝新”关注的焦点。

“电池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说,电池材料科学进步非常迅速,公司2000多名研发人员中,有近1000名从事材料科学研究。

在续航里程方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目前,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李斌说:“我们在上海、合肥、慕尼黑、牛津等地设立了设计和研发中心,致力于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中国的车电分离模式加快创新发展,充电网络加快建设。蔚来、威马、吉利、北汽、长安和上汽等一批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换电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新能源汽车要持续长远发展,产品更安全、质量更可靠、操作更智能、用电更便宜、充电更方便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好未来的一个体现。”

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中国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25.3万台,同比增加50.4%,换电站1086座。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蓬勃的创新生态,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热土。

“安徽不断拓展的汽车产业价值链,为我们建设一个坚实的生产制造基地提供了良机。我们已经认证了超过1000家供应商,其中有20家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供应商都在合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CEO葛皖镝说,“大众安徽不仅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大众集团的研发主力军。”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10多年高速发展期。‘十四五’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师建华说。

智享未来比拼“马力”转向角逐“算力”

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你的爱车不但会判断你的疲劳指数、体察你的心情、识别驾驶过程中的分心和危险动作,还会贴心地自动泊车……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提速,这样的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智能化是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新动力。”李毅中说,汽车智能网联将车、路、人有机融合,将实现无人智能驾驶安全、高效、节能、减排。2020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15%,L3级自动驾驶车型也已开展测试验证。

在葛皖镝看来,伴随技术的进步,汽车生态系统迎来颠覆性变革。全新的个人移动出行时代,将创造更多社会效益,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泛在连接,驱动智能电动汽车“七十二变”,颠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汽车市场的竞争由比拼“马力”转向角逐“算力”。

跨界协同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将聚合赋能智慧城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汽车将由移动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更多方式的人机交互,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项兴初说,基于5G网络相关技术以及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能够实现车与车的交互、车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交互、车与云的交互,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