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仍震惊于华为10月11日成立四大军团的消息时,五天后,在另一个细分领域,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再度“刷屏”。
10月16日,在迪拜举行的2021全球数字能源峰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有限公司向全球储能市场扔出一颗深水炸弹。
当天,该公司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电建三公司”)签约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规模达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离网储能项目。
不过,华为并未公布该项目的具体金额。
上述储能项目之所以能够跃居全球储能市场头把交椅,系因红海新城那令人瞠目的规模。公开资料显示,这座新城是由沙特政府投资建设,其面积相当于33.5个纽约市。按照规划,城市电力将玩去哪来自于新能源。
早在今年6月初,华为在SNEC展期间发布新一代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仅仅4个多月后,该公司拿下红海新城储能项目,折射出华为光储的强大攻势。
外界对华为的认知更多停留在通信和手机业务上,但事实上,十多年来,华为在新能源领域也如狼一样凶猛。它仅花了短短数年时间就成为逆变器市场的全球“霸主”。
如今,在储能市场,这匹“狼”也开始宣示着自己的到来。毋庸置疑的是,它又将成为另一个万亿级市场令人闻风丧胆的玩家。
“红海行动”
3年前,由林超贤导演的电影《红海行动》上映,并成功拿下了超过36亿的票房。因为这部电影,红海也开始为中国民众所熟知。
由于连接着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毗邻阿拉伯半岛,几个世纪以来,这片狭长的海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但随着新能源的狂潮席卷而来,以沙特政府为首的中东石油国家不得不考虑“后石油时代”的国家发展大计。
红海新城计划便是大计中的一环。
早在2017年10月24日,沙特王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宣布,将豪掷5000亿美元,在红海边建造一个连接约旦和埃及的工商业新城。
沙特政府意图借助这个黄金战略位置,建成一个以生物技术、先进制造业见长,联通欧亚非的全球性经济港口枢纽。
根据规划,该城市的电力将全部来源于新能源。这意味着,沙特政府将在红海边的沙漠中建设规模庞大的光伏电站,以满足这座城市的电力供应。
但由于光伏电站仅白天发电的间歇性原因,储能就成为保障城市电力稳定供应的最优解决方案。
根据官方介绍,华为数字能源具有10年以上储能系统研发及超过8GWh储能系统应用的经验积累,致力于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储能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基于组串化、智能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打造“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
不过,在进入光储系统之前,华为在储能领域的研发应用此前主要集中在基站、数据中心和海外微电网供电等领域。
对于像红海新城电力供应系统而言,储能项目的安全运行成为重中之重。去年4月,华为推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是电池管理,而电池管理能力的核心在于电力电子能力和智能化、数字化能力。
为此,华为的组串式解决方案通过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分布式温控、模块化PCS等方式,用电力电子的确定性以解决锂电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
相对于市面上已有的多数储能解决方案1个PCS管理一两千个电芯不同,华为的储能解决方案一个管理单元仅管理16个电芯。
华为智能光伏业务副总裁张先淼表示,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释放电芯的充放电潜力,提升放电量15%以上。
除了经济性,安全性更为重要。在储能系统中,电芯最容易出问题。
华为的储能解决方案采用云BMS、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前1天时间识别衍生型内短路,提前10s识别突发性内短路,并快速锁定问题电芯。
华为称,通过“一包一优化”功能停止和旁路对应故障电池包的充放电工作,并且不影响其他部分继续运行,以此减少90%以上火灾风险。
对业主方而言,安全或许是其看中华为的最重要原因。
在对外推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4天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天前,华为内部发文宣布正式成立海关和港口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和智能光伏军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大举进攻。
四大军团中,两大军团与能源领域有关。此次“红海行动”应隶属于智能光伏军团,领衔的“军团长”为陈国光。
红海新城项目或许是华为储能业务第一次海外大军团作战。因为这个储能项目,华为与红海“结缘”。
未来数年,它都将会是华为储能版图中最值得炫耀的样板工程。
“狼来了”
如果说在光储领域华为才刚刚亮出獠牙,那么在逆变器市场,该公司早已站在“世界之巅”。
华为正式杀入光伏逆变器市场是在2013年。
自2004年德国发布《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以后,全球光伏产业开始在欧洲市场的温床中蓬勃发展。
凭借国内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人力成本优势,中国光伏制造很快弯道超车,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但在逆变器这个细分市场,德国的SMA公司一直傲视群雄,稳居行业龙头。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威和2011-2012年的欧美“双反”打击后,中国光伏产业遭受重创,成百上千家企业倒闭,行业霸主尚德也在这期间倒下。
不过,从2013年开始,国内下游光伏电站市场启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9GW,比2012年的4.5GW增加了6.4GW。此后,中国光伏市场开始井喷。
国内下游应用市场的爆发带动了逆变器市场。2013年,华为生产的光伏逆变器的全球出货量闯进全球前十。
此时,逆变器行业的竞争对手才发现,“狼来了”。如果对华为的风格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家公司的可怕之处。
行业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位负责人拿着报表向华为高层汇报华为对光伏电站的“颠覆式”成果,任正非说,你们不要动不动就说颠覆式,等什么时候做到了行业第一,再来跟我说。
成为“行业第一”,这就是华为光伏业务团队所立下的“军令状”。
从一开始,华为就没有把自己定位于逆变器产品的制造商,而是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其它逆变器生产商的市场营销策略相比,高下立判。
2014年末,华为晒出成绩单,其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出货量4GW,订货量5.5GW,直追行业老大阳光电源。
但按照该公司的内部测算,这个数据可能已高于阳光电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
进入光伏逆变器市场第二年,华为就向所有人展现了它的“狼性”。
如果说2014年华为“行业第一”的桂冠戴得还有些许不稳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年,它的凶猛让全球同行胆寒。
对于华为的“进攻”,光伏逆变器龙头公司阳光电源创始人、董事长曹仁贤十分佩服。
如今,在储能市场,华为可能会成为另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红海行动”仅仅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