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3GW!湖南印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纲要
12月15日,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纲要中提到,湖南省13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计划,总装机17.8GW,居全国第二,已核准规模达到11.80GW。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2.66GW,占电力总装机比例5%,占比居全国第1。大型公用火电机组调峰深度优化至32%。电力需求...
12月15日,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纲要中提到,湖南省13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计划,总装机17.8GW,居全国第二,已核准规模达到11.80GW。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2.66GW,占电力总装机比例5%,占比居全国第1。大型公用火电机组调峰深度优化至32%。电力需求...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德国的能源转型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新能源渗透率最高、分布式能源使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其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01.发展分布式能源是德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德国是欧洲乃至全...
2023 年年初开始,中国光伏产业企业家心情经历了从欣喜、观望、彷徨、担忧等感受。这一年一方面全球光伏需求继续全面高速增长,创出新增装机约 450GW 历史性新高。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持续调整,硅料从年初近 30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不到,组件价格从年初 1.6 元/W 跌至 0.9 元/W,跌幅之大,...
冬至已至,春归有期。回首2023年以来,国家共出台了近200项与能源相关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主要内容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各领域节能提效,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新能源技...
中德用户侧储能发展现状及经济性对比张 兴 1,黄 辉 2,岳 芬 1(1.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北京 100190;2.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 100026)摘要: 目前,用户侧储能主要包括家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德国、中国是用户侧储能装机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国家,前者以户用储能为主,后者以工商业储能为主。能源危机与高...
12月12日下午,第十九届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举办两场平行主题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网主办。主题论坛一: 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探讨。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前景及挑战,能源技术创新及实践案例分享;主题论坛二: 分布式能源的创新业态。与会专...
2023年1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方案》。集中式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分布式新能源项目暂不参与新疆电力市场。2024年开展的中长期交易品种主要有直接交易、电网代购交易、电采暖交易、新能源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绿色电力交易、月内(多...
随着太阳能风能发电比例的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缺陷日益突出,不稳定的光伏和风电对电网的冲击也日益严重。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和蓄电池储能等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工程技术和投资人士关注。众所周知,目前广泛被认知的储能场景有三种,他们分别是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电...
12月16日,第三届能源转换与经济年度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论坛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中国专业分会联合会共同主办。专家学者围绕“现代智慧配电系统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为现代智慧...
氢储能技术是唯一具备物质和能量双重属性的储能技术,在能力、时间、空间三个维度上具有突出优势,是仅有的储能容量能达到太瓦级、可跨季节存储的储能技术。而地下储氢是解决大容量长期储能的有效途径之一。3月26日,我国首个地下岩穴储氢项目落地湖北大冶。该项目总投资预计5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
到2040年,全球V2G系统的影响将几乎与专用锂电池储能系统相当;到2050年,全球每年将实现220TWh的V2G储能。文/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8月23日上午,全国规模最大V2G试验在无锡启动。在30分钟的时间里,50辆新能源车通过接入V2G充电桩,向电网反向充电。这个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无锡车网互动验证中心(e-Park)...
导读: 南加州爱迪生公司(SCE)周二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允许多达300名用户通过Sunrun的Brightbox家庭能源系统创建一个分布式的太阳能+储能网络,该公司可以在明年用电高峰期间使用该网络。SCE产品管理的首席经理Jessica Lim表示,这个虚拟发电厂的潜在容量未被披露,它是一个SCE试点项目,之后类似的产品可以...
核心阅读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加快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转变。面对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成为必然选择。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在关键技术、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发力,促进源网荷储更加协调发展。5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正式投产,今年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