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天合新一代柔性储能电池舱量产交付,解码储能系统价值

4月11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4)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光能(展位号: E113)携大储、工商储和户储产品亮相展会,实现储能产品全场景覆盖。已量产的新一代柔性储能电池舱Elementa2真机首次亮相国内,将于今年5月开启交付,将活动...

电网侧储能迎巨亏,用户侧储能或“接棒”开创新业态

电车汇消息: 近日,坊间传言“2024年,国投、国电投、国能、华能等的国央企发电集团将因收益率过低全面放弃发电侧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尽管财通证券在新一期研报中就此事件辟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主要发电集团的发电侧储能EPC项目投资已呈逐年亏损态势。“的确现在市场是不缺项目,...

中国氢能源行业风口将至“绿氢”前景无限

近年来,氢能在全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主要因为发展氢能是实现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这一全球共识正在形成。而氢能产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其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等多个环节,在制氢方面,根据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氢可以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可再生能源...

压缩空气储能,成本媲美抽水蓄能,规划6GW,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风光水火储也好,风光氢储也好,储是关键。而这个"关键"的本质,比的就是成本、就是可及性。氢,这个人类的终极能源,全面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五年,可能不止。绿电越来越多,消纳越来越难。在这个窗口期,锂明显不够用,钠离子、全钒液流、铁铬液流不断成熟。最近,赶碳号发现,空气压缩这个本来很...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进一步加快抽水蓄能、电动汽车等多种储能建设

2024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已连续27年参加全国两会,履职尽责,建言资政,积极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鼓与呼”。今年两会,刘汉元代表将针对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推进低碳中国...

新型储能的2024突围之战!

春节假期后,储能领域动态不断。2月18日,浙江省发布2024年储能目标,拟新增新型储能150万千瓦;广东省政府也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布"20条",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争取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GW,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疯狂内卷?长时储能:百舸争流刚开始

"储能产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在2023年上海SENC储能展会期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称。究竟有多卷?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要达到30GW以上。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达34.5GW/74.5GWh。其中,新增...

“全行业基本都不赚钱!”储能万亿市场与“五大发电”的痛点何解?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继续创新高,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与之天差地别的是,储能企业们正上演“生死存亡”——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4家跨界储能的企业黯然离场、或直接退市;今年1月以来,A股储能板块的52家公司仅5只实现上涨。这种强烈反差引人深思。从2022年开始,储能相...

新型储能盈利能力弱,共享模式能否破局?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社会和资本高度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顶层设计层面,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各地也纷纷出台储能产...

湖南用户侧储能收益飙升,河南成新能源投资洼地

从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情况来看,5的省区分别为: 山东、湖南、宁夏、内蒙古、新疆。近年来,为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机遇,湖南省先后出台了多项新型储能产业政策制度,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2022年10月,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湖南省电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积极发展电化学储能...

湘电股份:公司飞轮储能系统可广泛用于新老地铁站的运营节能

2月2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湘电股份提问: 地铁储能系统是否适用中国每个地铁站?湘电技术的一套地铁储能系统需要几年收回投资?收回投资后还能运行几年?湘电股份表示,公司生产的飞轮储能系统产品是完全国产化率产品,可广泛用于新老地铁站的运营节能,产品寿命可达30年,全寿命投资成本具有显著优势...

光伏上网受限 储能是机遇 为何却成“鸡肋”?

摘要: 分布式光伏项目配置储能导致投资成本大幅增加,投资回报周期延长。台区配储是目前最合理、最应推广的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光伏这几年的发展,那就是"每年都有新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或困难。2021年,整县推进政策推出之际,机构预估,这将带来超过万亿规模的光伏市场。于是,全国步...

电网侧储能迎巨亏,用户侧储能或“接棒”开创新业态

电车汇消息: 近日,坊间传言“2024年,国投、国电投、国能、华能等的国央企发电集团将因收益率过低全面放弃发电侧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尽管财通证券在新一期研报中就此事件辟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主要发电集团的发电侧储能EPC项目投资已呈逐年亏损态势。“的确现在市场是不缺项目,...

车企造电池是大势所趋,但并非谁都能上

车企造电池是大势所趋,电池企业在阻挠车企造电池的道路上也已经展开行动。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要求入职的应届生要签竞业协议,不签不给入职。而传出的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中,不仅有中创新航、比亚迪(弗迪电池)等电池同行,还有长城汽车、理想、小鹏、蔚来等多家知名车企。限制掌握先进电池技术的人才流...

深度 | 中德用户侧储能发展现状及经济性对比

中德用户侧储能发展现状及经济性对比张 兴 1,黄 辉 2,岳 芬 1(1.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北京 100190;2.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 100026)摘要: 目前,用户侧储能主要包括家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德国、中国是用户侧储能装机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国家,前者以户用储能为主,后者以工商业储能为主。能源危机与高...

压缩空气储能,成本媲美抽水蓄能,规划6GW,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风光水火储也好,风光氢储也好,储是关键。而这个"关键"的本质,比的就是成本、就是可及性。氢,这个人类的终极能源,全面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五年,可能不止。绿电越来越多,消纳越来越难。在这个窗口期,锂明显不够用,钠离子、全钒液流、铁铬液流不断成熟。最近,赶碳号发现,空气压缩这个本来很...

中国氢能源行业风口将至“绿氢”前景无限

近年来,氢能在全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主要因为发展氢能是实现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这一全球共识正在形成。而氢能产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其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等多个环节,在制氢方面,根据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氢可以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可再生能源...

再现1GWh集采,全钒液流电池如何破解成本“软肋”?

11月9日,中核汇能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储能集中采购招标公告发布。两标段共采购规模6GWh,分别为1G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和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全国第二次1GWh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采,招标主体依旧是中核汇能。一个月前,国家电投也发布了1GWh液流电池集采,但并未指明"全钒"。不过,从接连出现GWh液流...

新能源汽车进入超充时代还要多久?

电网功率不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充电车型少、兼容难……新能源汽车进入超充时代还要多久?阅读提示有调研显示,充电慢是新能源汽车用户补能的核心痛点之一。今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政策,提出超充站建设提速。不过,超充站建设面临着电网功率不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充电车型少、兼容...

新型储能系统安全管控急需规范化

储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项目数据库,2022年,中国新增建成并网的储能项目总规模达7.762GW/16.381GWh,相较于2021年新增规模,增长近245%(按容量规模比较)。而2023年上半年,新增建成并网的储能项目总规模更是达到了7.59GW/15.59GWh,直逼2022年全年新增规模。随着储能市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