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聚焦储能技术、智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打造先进制造业学科群
12月1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18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明确下一步重点计划,其中包括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继续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聚焦储能技术、智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打造先进制造业学科群。共同争...
12月1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18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明确下一步重点计划,其中包括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继续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聚焦储能技术、智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打造先进制造业学科群。共同争...
记者1月中旬获悉,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储能平台)揭牌仪式暨储能技术高端论坛日前在重庆大学举行。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储能平台,该平台将为国家储能人才培养和储能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廖强介绍,储能平台实行...
12月12日下午,第十九届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举办两场平行主题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网主办。主题论坛一: 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探讨。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前景及挑战,能源技术创新及实践案例分享;主题论坛二: 分布式能源的创新业态。与会专...
团队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热塑性聚氨酯橡胶(TPU)纤维,将其纺织成柔性可拉伸基底,并将共价结合的碳纳米管和葡萄糖氧化酶混合物泵入TPU柔性基底的表面和内部,构建酶燃料电池生物阳极,用来催化体液中的葡萄糖。5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廖强教授团队和重庆...
近期,在“百G海辰 千亿芯光”海辰储能“新制造”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海辰储能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银团代表、重庆大学等方举办重大签约,各方伙伴共同探讨供应链部署、资金服务、人才培养等核心问题,助推储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
4月15日上午,"百G海辰·千亿芯光" 海辰储能"新制造"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重庆市铜梁区海辰储能项目基地成功举办,这是海辰储能高质量发展,迈向"百G海辰"的重要里程碑。大会现场海辰储能发布了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宣布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重庆基地项目")一期一阶段...
中国储能网讯: 4月15日,对于重庆市铜梁区来说,又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日子。来自福建厦门的企业--海辰储能,其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一期一阶段工程主体建设完工,预计2023年11月可实现投产运营。"除了一期一阶段工程取得了新进展,我们一期二阶段工程也在加速建设中。"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
中国储能网讯: 重庆大学、宝钢金属、云海金属三方4月11日共同签署《中温高密度低成本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产品的研发及中试》项目技术开发协议。据了解,镁基储氢材料具有储氢量高、镁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其中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是关键点和瓶颈点,一旦突破将实现氢气的高安全、高效及大规模储运。...
中国储能网讯: 2月2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日前批复同意,该校成功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重庆大学也由此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格局调整,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为主的新兴能源技术蓬勃兴起,我国能源结构...
中国储能网讯: 相对于锂而言,镁基储能材料存在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势,在新一代储能材料方面极具潜力。国内研究团队开发出多种镁电池材料据科技日报,目前,在镁金属的研究和加工方面我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镁电池研究团队和镁固态...
重庆大学镁中心实验室里正在进行试验的镁电池 本报记者 雍黎摄目前,在镁金属的研究和加工方面我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镁电池研究团队和镁固态储氢团队,已开发多种镁离子电池和储氢密度高达6.1wt%、高安全性的新型储氢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手机、...
记者5日从重庆大学获悉,该校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广东国研、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镁离子电池”项目,近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79届世界镁业大会上荣获2022年国际“镁未来技术奖”。这是全球镁行业唯一的“未来技术奖”。据了解,锂离子电池...
3月,2022年全国“两会”如期启幕,100多位来自能源领域的代表委员奔赴北京,共议改革、共商国是。多位代表委员就储能领域所存在的“痛点”“难点”给出了建议和方案。对储能配置提出完善意见伴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的需求将不断释放,也是构建“源...
储能产业成为新兴产业的风口,既关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也关乎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大局,是各地纷纷抢抓的“未来产业”。近期,国家接连出台相关政策,从多个维度给予储能产业发展大力支持: 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
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图。受访者供图盼来盼去,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团队期待已久的璧山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以下简称璧山基地)终于开工建设了。团队骨干专家、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仲元昌告诉《中国科学报》,该基地预计年底完工,明年正式开始相关试验。前期,他们已在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