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重庆车展新能源汽车展区,人流如织,很多人直接现场签约订车。
但秦峦和他的几位朋友从上午逛到中午,也没有订车的打算。
“还是很纠结。”秦峦说,“其实我很喜欢新能源汽车加速快和行驶安静的特点,今年内买新能源汽车还能享受到购置税优惠。但就是担心充电问题,我一个朋友买了电动汽车,去年国庆节在外地高速路上充电排了三个小时队,连厕所都不敢上。”
车展现场,跟秦峦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少。
“大部分来咨询的人其实对我们的产品都很满意,而阻碍他们‘下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续航焦虑’。”在长安汽车展台,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当天上午接待了三十多起消费者咨询,至少有二十位消费者跟他表达了对于充电不便的担心。
记者梳理了国内一些专业机构近几年来关于“续航焦虑”的市场调查结果,发现“新能源汽车补电不便”是50%以上的车主最关注的问题。
“续航焦虑”,不但令消费者纠结,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想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力的重庆,能否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主城区“一桩难求”已成过去
重庆主城区受山城地貌和建设用地紧张等影响,汽车充电曾经“一桩难求”,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如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6月24日上午,王戎驶入巴滨路综合能源服务站,开始给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我家住在巴南区花溪。今年年初,这个服务站增加了8台双枪充电桩,我就喜欢来这边充电了。”王戎说,这里可以同时为16台新能源汽车提供60千瓦的快速充电,他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充满电,基本上没有遇到过排队充电的情况。
在繁忙的商圈,给汽车充电也不是什么难事。
两江新区重庆精信中心,附近办公楼众多,其停车场就有20个国家电网充电桩。附近上班的张琼表示,这里的充电桩足够周边新能源车主日常使用,她自己每次来都能找到闲置的充电桩。
记者在高德地图上搜索重庆中心城区的汽车充电站,看到密密麻麻的红点标识。仅观音桥片区,就显示有20个充电站,分别属于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开迈斯、紫微星、万马爱充等平台,另外还有特斯拉、蔚来等汽车品牌的专用充电站。从地图上看,每个充电站之间距离大约在200米到500米之间。
▲渝北区星星充电口腔医院站受访方供图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目前设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29万余个,中心城区充电桩占其中70%,大部分分布于江北区、渝北区及九龙坡区,每个充电点位拥有充电桩5-20个不等。
据了解,重庆新能源充电桩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为国家电网设置的充电桩,多设置在办公区域,供职工通勤使用;另一种为第三方品牌充电桩,多见于交通繁忙点,例如汽车站、火车站、道路服务站内。
“现在充电基本不会遇到‘一桩难求’的情况了。”新能源网约车司机李立表示,前几年,他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就为了去抢充电位,还经常抢不到,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存在。
未来,重庆充电桩的分布场景还将进一步优化。
日前,《全市加快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发布,明确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建成充电设施的公共停车位比例不低于50%。新建办公类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库)应100%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建成充电设施的停车位比例不低于50%。新建其他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库)或独立用地建设停车场,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比例应不低于50%,建成充电设施的停车位比例应不低于30%。
充电网络从高速延伸到所有区县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有一外号:市内车。
去年国庆期间,新能源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一个小时,排队几个钟头”的话题火遍了各大社交媒体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高速公路充电桩保有量为10836个,配置充电桩的服务区数量为2318个。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占总体的比例仅约为0.5%。高速路网充电设施保障不足,让很多有长途驾驶需求的消费者不敢“下叉”。
记者调查发现,重庆在这方面情况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6月25日,绕城高速珞璜服务区,市民伍永伦开着自己的长安奔奔EV来到高速公路充电站。他的车续航里程不高,只有200来公里,但他却经常在重庆和成都两头跑。“潼南和遂宁服务区都有充电站,花半个小时充一次电就够了。”
至于会不会排队,伍永伦表示,今年春节遇到最长的排队时间是半个小时。
“我们在去年国庆、今年春节、五一期间,还没接到过充电桩需要排队很久的投诉。”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高速公路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其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重庆高速公路充电体验较好,很大程度上来自本地对相关设施进行了提前规划布局。
早在2018年,我市就在绕城、沪蓉等高速公路的61个服务区建成充电站,向西可至成都,向东通达武汉。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打造“一环十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成充电站137座、充电桩548个,形成西南地区最大、最完善的高速公路充电网络。
除了打通高速路充电瓶颈,重庆充电设施布局还覆盖到了每一个区县。
▲南川城区内的国网充电桩受访者供图
“五一假期,我去了彭水、忠县、石柱,基本上每天都要给车充电。”张佑新是一位新能源车主,每到一个区县,他都能在城区内很方便地找到充电桩。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区县充电桩整体数量位居西部前列,在2021年我市新增的1.45万个充电桩中,区县占到很大一部分。
当前,重庆充电设施的建设进度还在不断攀升。《全市加快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个,其中公共快充桩3万个。此外,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快充站全覆盖,试点建成一批350千瓦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
探索布局“换电模式”
除了布局常规的充电桩外,重庆也在探索新的能源补给模式,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
6月26日,记者来到奥动新能源汽博中心换电站,只见整个站型呈四方形,换电区域的造型和大小跟一般的自动洗车房差不多。当换电版新能源出租车驶入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车牌,并根据车型自动配备好满电电池,待车辆驶入换电区域,会有升降机把汽车抬高,然后由物流机器人从下方取出车内电池,放置到仓内充电,同时为车辆换上满电的电池。整个过程,仅两三分钟时间。
“对我们营运车辆来说,换电比充电好。”正在这里换电的出租车司机蔡师傅表示,在这里换一次电,能跑250-300公里,每天换两次,刚好与对班司机的“两班倒”驾驶对应。省下来的充电时间,司机能挣更多钱。
重庆奥动新能源总经理夏雪介绍,目前奥动在重庆区域共建成并运营了24座换电站,其中主城区22座,覆盖了主城9区,同时布局了开州、丰都区域的换电网络,目前主要服务对象为出租车及网约车。运营近1年来,单日换电次数已突破4000次,换电总里程超7000万公里。她表示,重庆是全国高营运里程城市之一,车辆的行驶里程及驾驶强度都很高,如今换电模式与以往的燃气车型补能成本相当,但补能方式更便捷,非常适合营运车辆市场的应用。
由于比充电模式补能时间更短、也不用担心电池使用衰减问题,换电模式正在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的“新赛道”。今年5月中旬,重庆就出台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到2023年,将在全市建成换电站200座以上,推广运行换电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
本地市场层面也动作不断。
▲长安新能源首座换电站,一辆电动出租车正在换电。资料图片
例如,奥动新能源计划主城与区县并行推进,同时向西连通成渝换电网络,逐步打通“成渝换电走廊”,保障消费者省际出行能源补给需求。
今年2月,吉利科技集团在重庆高速公路京官、李华山、卫龙、珞璜、大路5个服务区设置的首批智能换电站投入运营。未来五年,该公司计划在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投产40个智能化示范站。
最近,吉利汽车与重庆力帆科技的合资企业睿蓝汽车发布了首款换电版电动轿车。到2025年,该公司将推出5款换电版车型。此举被看作是重庆打造换电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标志性事件。
日前,比亚迪全资控股的重庆乾元新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新增对外投资,投资企业关于“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的相关业务内容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比亚迪接下来有意在渝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项目的布局。
记者从市经济信息委获悉,2021年,我市已建成换电站72座,涵盖中心城区及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形成了满足前期运营示范的换电服务网络。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换电站200座,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多品牌多车型换电站联合运营,换电站间距不超过200公里,并在每个重点区县原则建设1座以上综合换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