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车企自研电池终成空?

新能源汽车这条快速发展的赛道上,车企苦动力电池久矣。去年,在电池级碳酸锂飞涨到60万元/吨时,不管是新势力蔚来,还是传统车企通用、吉利、长城、上汽、广汽等,纷纷开始布局自研电池,以避免陷入“为电池厂打工”和“缺芯贵电”的困境。

时至今日,真正将自研电池量产的整车企业屈指可数。

近期,有消息称蔚来推迟自制电池量产节点,并已经放缓了电池工厂部分设备的采购节奏。对此,蔚来方面的回应为:“根据业务需求,我们推迟了电池量产的时间,项目在按照新的量产时间正常推进。”但新的量产时间是何时?蔚来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

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逐步企稳,如今回头再看去年轰轰烈烈的自研电池狂潮,车企真的需要花重金自研自造电池吗?

“护城河”不会一蹴而就

为了在自主研发电池技术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车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但这条追赶动力电池厂商的路任重道远。如今,鲜有车企彻底摆脱动力电池厂商的制约,实现“不给宁德时代们打工”的愿望。

据统计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两大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共占据超5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增幅位居TOP10第一位,装机量甩开LG新能源2.2GWh,已经站稳全球装机量第二位;日本松下市场份额基本与去年一致;另两家韩国厂商SK On、三星SDI也正在受到中国其他四家厂商的步步紧逼。前十企业中,中国的六家动力电池制造厂商装机量总和高达81GWh,市场占有率达60.9%。

华安证券认为,车企向上布局电池领域,旨在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有利于保障电池供应及降本增效。此举一方面印证电动车锂电行业高景气,另一方面或将加剧行业竞争,头部电池厂有望凭借技术、资金、产能及客户优势应对全球竞争。

不过,尽管实现降本与保供、避免受制于人的诉求看似美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整车厂而言,无论是自建电池厂还是开采锂矿,均非其专长领域。

装机量头部企业中,比亚迪做电池起家,造电池的历史比造车还长,有近30年的积累,因此拿出刀片电池等出圈产品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而宁德时代也一直专注于电池技术方面,今年上半年进行了98.5亿元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0.8%,用以推动麒麟电池、钠电池、凝聚态电池、M3P电池等新技术、新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

其他主机厂在电池方面的技术积累与经验几乎为零,或处在初期阶段。而宁德时代等老牌电池厂商则积累了至少两代以上的技术储备。可以说,没有足够的持续时间投入,想要从自研电池上获益基本无望。

业内人士表示,整车企业自研电池,所产出的电池产品必须是行业顶级水平。另据行业测算,动力电池要盈利,年产能至少需要25GWh;实现较为理想的运转效率,要达到40GWh。真正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则要100GWh的门槛,这三个门槛所对应的汽车数量分别约35万辆、60万辆与150万辆。这样的数量级,对于老牌传统车企都有一定难度,更遑论销量尚且徘徊在20万辆大关的诸多新势力。

钱要花在“刀刃”上

“动力电池价格的不断上涨,让电池成本在一辆车中的占比超过40%甚至超过50%,电池成本上涨导致长安汽车单车成本增加5000元到3.5万元,这些成本都要靠企业自身消化。”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已经远大于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家销量规模较大且具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之外,大部分新能源车企或新能源汽车业务未能走出“越卖越亏”的怪圈。

而动力电池又恰恰是重资产投入,就商业的本质而言,应该看中的是投资回报率。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表示,按照1TWh产能计算,如果市场占有率要达到20%的话,那么至少要投入200亿欧元(人民币约1400亿元)来购买电池单元的生产、检测、回收等设备,这笔钱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是小数目。

广汽去年8月发布公告称自主电池项目总投资145.9亿元,接近广汽集团2021年净利润的两倍。此外,据数据统计,吉利至今已经投资了10余个大型电池项目,投资金额超过1100亿元,规划年产能超过306GWh,其中60%的投资用于自建电池工厂。

动力电池研发的巨额投入,资金链雄厚的车企大厂布局都有些吃力,而对于本就在资金抗风险能力上较差的蔚来等新势力上则更为明显。

蔚来此番放缓电池自研节奏也相当明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目前收益更大的换电站、子品牌的推进上,才能有相对较快的成效。

需要提出的是,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还存在低端产量过剩、高端产量不足的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为545.9 GWh,同比增长148.5%,而累计装车量仅为294.6 GWh,占比只有53.9%。对此,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车企自研电池,不能将产品品质和技术指标做到一流水平,只在低端竞争是没有出路的。

汽车的供应链庞大且复杂繁琐,自研电池只是行业竞争加剧的一个缩影,未来竞争的主旋律将聚焦核心供应链的自产自研上。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单一供应链都有难以撼动的“龙头老大”,至少,短期内车企还是难以超越和替代。

原文标题:车企自研电池终成空?

最新相关

14GWh,2企又签储能大单!

在ESIE 2025上,已经有多家储能企业签下大单,据不完全统计签约已超过14GWh。4月10日,力神(青岛)分别与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通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绿中科锂电容、常德昆宇、Am...

下调10%!又一省节假日实施深谷电价

4月8日,《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实行节假日深谷电价机制相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其中提出,在现行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基础上,每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设置日间深谷时段(9: 00一15: 00)。根据文件,其...

2GWh储能系统大单签约!又一企业"爆单"

4月9日,云能魔方与日本诺亚在日本东京举行战略采购签署仪式。根据协议,日本诺亚将向云能魔方采购总计2GWh电网调频储能系统及1000套储能型充电桩。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当前日本电网储能与EV充...

亿纬锂能匈牙利电池工厂获得许可!

4月8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孙公司 EVE Power Hungary Kft.于近日收到匈牙利 Debrecen(德布勒森市)政府出具的建筑许可决定,许可亿纬匈牙利在德布勒森市建立电池制造厂。本次收到建筑...

储能82.4%!美对华再加征关税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全球瞩目的"对等关税",特朗普政府将针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不同水平的关税,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越南、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印度、韩国、泰国、瑞...

中午2~3小时谷电!又一省调整峰谷电价

4月1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优化峰谷分时时段,用电容量100千伏安及以上工商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