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光伏大洗牌会多惨?

2023年年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示着光伏产业成长空间存在着确定性。但猛增的产能、混乱的“价格战”又可能让部分企业未来几年内存在看不到“明天太阳”的可能性!自2023年以来,光伏价格波动式下跌,叠加电池技术迭代提速,行业内卷程度前所未有。展望2024年,光伏行业新一轮的洗牌不可避免,哪些光伏企业才能熬过艰难时期?

光伏新增装机量狂飙,但组件价格下行
不可否认,价格下行已成为2023年光伏市场的主旋律。一面是光伏新增装机量狂飙突进,迭创历史新高,另一面是产能过剩,行业大洗牌一触即发。明面上欣欣向荣,风光无比的光伏,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已达143GW,全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60-170GW,为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的一倍左右。

可在这个可喜成绩的背后,产能过剩引发的降价潮正冲击着全产链的盈利。

据硅业分会数据,本周硅料价格再跌2.92%,N型料均价6.82万元/吨,单晶复投料均价6.31万元/吨。据分析,这个价格已经跌至二、三线厂商的成本线左右。

同时,光伏组件价格一跌再跌,也不断刷新行业对低价的认知。目前,P、N组件已经同价,携手跌破1元/瓦关口。

11月28日,在广东省能源集团新疆有限公司1.2GW组件项目招标中,一道、晶科、晶澳、隆基4家厂商入围,投标单价报在0.938-0.965元/瓦,一道投出的最低价0.938元/瓦,隆基绿能投出的标价最高,也仅为0.965元/瓦。

12月1日,三峡集团公示2023年光伏项目组件集采显示,N型组件全面跌破1元/瓦。入围的天合、正泰、通威、一道、晶科、大恒6家企业,正泰新能报出了最低价0.94元/瓦,天合报出的价最高为0.99元/瓦。

从央国企组件集采的价格走势上看,各光伏厂商投标价已呈现出没有更低,只有最低的苗头,为了拿下订单,一线厂商、二三线厂商貌似是赤膊上阵,甩开膀子“血拼”了。

就连大恒能源这家新晋组件厂商也加入了低价投标战团,表明组件厂商低价抢单的踩踏效应已愈演愈烈。道理很简单,新厂商都拼了,那些冲全年出货目标的一线厂商就更不能犹豫了,就算亏本也得硬着头皮上。

隆基绿能表示,组件跌破1元/瓦已完全亏损,伤害中国式创新。

但在内卷低价抢单的风潮下,投标价越投越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下滑正在给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企业能否盈利?

2023年的中国光伏行业,会议、论坛一场接着一场,行业性的、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光伏龙头企业的一把手们的“交锋”也比往年多了不少,无论曾经是否结为盟友,在激烈的产业竞争面前,谁都不遑多让。然而,在资本市场上,光伏龙头们基本铩羽而归。尤其是与前两年的表现相比,今年的股价、市值堪称灾难性。众多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企业在第三季度均出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形。其中,大全能源、TCL中环、爱旭股份第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53亿元、137.56亿元和63.6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7.38%、 24.19%和35.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89亿元、16.52亿元、5.7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7.61%、20.72%和27.14%。截至12月8日,A股千亿市值的光伏公司仅剩五家:隆基绿能、三峡能源、北方华创、阳光电源和通威股份,最新市值分别为1571亿元、1271亿元、1178亿元、1174亿元、1065亿元。巅峰时期,A股光伏板块层涌现多达15家千亿市值公司,涉及硅料、硅片、玻璃、胶膜、设备、逆变器以及组件环节,几乎可谓是全产业链开花。但这样的资本盛宴,在今年迅速散席。业内普遍认为,这与资本提前“透支”产业发展预期不无关系。明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将是厮杀最激烈的时候。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明年将是能否活下去的问题,而非利润高低的问题。

“内卷”加剧

“内卷”一词成为今年光伏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内卷”亦有具体表现——在制造端是产能扩张和技术更迭,市场端则是价格竞争。近日,关于减产、关厂、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工厂减产,开工率不足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指出,展望12月,除了少部分组件厂家因订单支撑维持较高的开工率以外,多数厂家都以减产应对。关于裁员,记者了解到,当前这并非普遍现象,其中部分原因涉及工厂新老产能迭代,人员调整自然成了问题。可行业老兵对于光伏产业的“内卷”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一位有着十多年从业经历的光伏企业人士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在过去“卷”走了海外企业,现在整个产业优势领先,令海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只能自己人“卷”。细数如今的几家光伏龙头企业,它们身上都有着鲜明的标志性事件。隆基绿能在2014年用直拉单晶技术“革”了多晶的“命”,为日后领跑PECR时代打下了坚实基础;通威股份在2020年逆周期扩产硅料,奇迹般地抓住了行业需求的爆发点,一跃成为目前最赚钱的光伏公司,并为此后的一体化拓展积累了充足的现金流;晶科能源则敏锐嗅到了电池技术迭代的风口,坚决押注N型TOPCon技术,致使其在今年打赢了一场翻身仗。技术竞争依然是光伏行业的主旋律。尤其是在今年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过渡的关键期,有关技术之争的话题讨论此起彼伏。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很多人都低估了晶科能源在这轮技术迭代中,押注TOPCon的决心。作为业内最早将这一技术路线实现量产的公司,晶科能源在今年确实享受到了技术的红利。就像很多人在上一轮单多晶之争中看到的那般,技术始终是光伏企业最尖利的矛。当然,晶科能源的“一意孤行”与其他龙头企业的多技术路线并举形成了强烈对比。直到隆基绿能在今年9月份公开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大力投入BC技术后,市场才惊呼这本该才是光伏行业该有的“卷”样。可以肯定的是,以2023年为时间点,过去三年内,不少光伏龙头们实现了技术、资本以及规模的快速积累。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周期,它们又该如何攻守?

哪些光伏企业能活下去?

通威股份董事长刘舒琪称,中国光伏行业的国际化布局值得思考,展望未来,光伏企业扩宽国际市场,也是对冲国内激烈竞争的方式之一。“过去因为贸易壁垒,迫使很多国内光伏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所以早期企业出海以东南亚为主。海外市场客观存在且巨大,在需求驱动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布局从被动式的东南亚布局,未来可能转向市场化行为的北美或中东等地区布局。”刘舒琪表示。她同时提及,未来光伏行业应该考虑如何在头部企业中进行战略协同。通威相信专业化分工和错位发展,主要聚焦在硅料和电池两个方面,适度参与硅片和组件市场,在这部分保留外销和外采的一定比例,保证所有企业在行业发展进程中保持自己独有的竞争力。陆川则给出建议称,当原材料降至正常区间后,企业间实际比拼的还是电池片效率、每瓦的非硅成本,这是制造业未来几年需要坚持的战略。

业内人士表示,短时间内,整个光伏产业链供需关系有效改善的目标不会很快实现。但明年确实将淘汰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随着新老产能迭代加速,P型产品库存和销售压力都比较大。这一阶段,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凭借技术、成本等优势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来源:矿材网

最新相关

持股97% 润健股份成立新储能公司

近期,新疆达润储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卢伟强,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 储能技术服务。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润建股份、新疆日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疯狂的固态电池,焦虑的宁德时代

疯狂的固态电池,焦虑的宁德时代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作者 | 楷楷宁德时代还是“改口”了。近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披露,宁德时代有机会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他更表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