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德阳新能源产业"三箭"齐发 追风逐日练氢功

全国10%以上、全省70%以上风电装备源自德阳,风能产业链条西南最全,配套企业20余家,集中了全省六成以上的风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整机、电机等全链条协同布局

深度融入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布局,累计吸引坩埚、拉棒、切片、银粉、银浆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投资逾350亿元

早在2010年就着手布局氢能产业,拥有东方锅炉、国机重装等20余家重点企业,是全省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和最完整的中试验证基地,承载最前沿氢能技术示范应用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新能源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超400家行业企业代表到场。在活动中,德阳市市长黄朝阳向他们抛出招引“橄榄枝”:“今天的德阳,正抢抓国省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川是全国新能源产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将新能源产业链纳入“15+N”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德阳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主承载地,坚定以圈链思维谋项目、强创新、促合作、优保障,加快推动“风、光、氢”三箭齐发,2024年新能源产业营收605.6亿元、同比增长24%,未来三年将突破千亿规模。

三箭如何齐发?记者在德阳的各个企业中寻找答案。

追“风”

全链条协同布局

德阳,一座没有风电机场的城市,却诞生了一家“追风”的链主企业——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东方风电总部,听不到生产设备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键盘敲击声。

“总部主要从事研发工作。哪里有风,我们就在哪里生产。”东方风电科技信息部副部长张邦强介绍,由于风电行业需要依赖自然资源,企业采取研发设计在德阳、生产在全国的模式,目前企业在全国已建设超30座生产基地,2024年企业总产值超126亿元。

2023年,东方风电自主研制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4年研制出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一次次突破背后,是德阳整个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紧密协同。“像我们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光是零件就有3万多个,像电机、轴承、叶片材料,很多都来自德阳装备制造企业。”张邦强说。

据了解,全国10%以上、全省70%以上风电装备源自德阳,德阳风能产业链条西南最全,配套企业20余家,集中了全省六成以上的风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整机、电机等全链条协同布局。

“我们通过组建创新联盟、建设国家级实验室、科技专项补贴等措施,全力支持东方风电在技术攻坚、极限制造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目前东方风电在海上、高原山地、‘沙戈荒’等特殊场景具有优势。”德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德阳将依托东方风电高原山地技术、本地产业带动等优势,深化与“三州一市”、能源集团合作,与资源地联合开发风能资源,进一步发挥链主带动作用。

逐“日”

聚焦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天合光能(德阳)晶硅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厂房里,一根根“水晶棒”从熔炉中缓缓拉出

——这些单晶硅棒经过加工后,将成为太阳能电池的“心脏”。“这一工序结束后会进行切片,然后加工成电池片运用到光伏电站等领域。”该基地生产经理刘光庆介绍。

2023年,天合光能(德阳)晶硅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落户德阳,建成四川省当时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拉棒生产中心,标志着德阳光伏产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什邡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效应,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创新开展“以商招商”模式,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在天合光能龙头引领下,我们相继引进了38GW单晶拉棒、40GW光伏坩埚及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等重大项目。”什邡市副市长李轶介绍,目前什邡已形成涵盖坩埚、单晶拉棒、切片、组件等环节的完整晶硅光伏产业链。

近年来,德阳深度融入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布局,累计吸引坩埚、拉棒、切片、银粉、银浆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投资逾350亿元。面对来自乐山、成都等先发地区的竞争压力,德阳立足差异化发展路径,重点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

“光伏产业链比较长,我们围绕关键辅材、上游设备,引进东方研究院超细银粉产业项目,实现了国产替代,打破日本同和控股长期以来对高端银粉的垄断。”德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德阳还招引和培育了帝科股份、英杰电气等多家优质配套企业,补强全省光伏产业链。

练“氢”功

向“商业化应用”转变

走进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应用示范园,各式各样的设备映入眼帘。这里如同一个大型实验室,从制氢、储氢再到用氢,各个环节明确分区,却又集成一体。

“这是国内首个氢全产业链示范园,覆盖制、加、储、用等各个环节,每小时造氢量最高能达到250标方。”该示范园负责人高旭介绍,相较于其他企业零散的布局,东方电气的氢能布局涵盖绿氢制取、高密度氢储运、高压氢加注、高效氢燃料电池及氢能应用,形成了全产业链闭环。

据了解,早在2010年德阳就着手布局氢能产业,拥有东方锅炉、国机重装等20余家重点企业,是全省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和最完整的中试验证基地,承载最前沿氢能技术示范应用。

当前,氢能产业主要面临技术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德阳布局早,在中试验证领域具有优势,所以我们坚持一头抓技术攻关、一头抓场景应用,加速氢能产品从‘试用示范’向‘商业化应用’转变。”德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德阳在省内靠前出台了综合能源站建设专项规划、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拿出2.69亿元奖补资金计划,加快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入“成渝氢走廊”建设。

“我们一方面积极推动东方锅炉与一汽解放合作,开发49吨级氢能重卡系列车辆;另一方面,在车流量大的高速路和矿山运输场景布局加氢站,解决加氢站利用率低的问题。”德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8年建成加氢站4个、应用氢能车辆130辆。

最新相关

氢能觉醒: 从工业"配角"到能源"主角"

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组稳定运转,加氢站里车辆依次排队,通勤职工乘坐氢能客车笑语盈盈……这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是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足资源优势、抢抓能源转型机遇,积极...

2025光伏储能的三重革命

9月12日,国家能源局突然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加速推进储能规模化部署;同一天,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将突破...

未来五年,储能站上"C"位

01“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最重要的标志。” 9月17日-18日举办的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如此说道,,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电源...

储能行业增长空间打开

储能行业此前一段时间曾被预估需求放缓,但近一段时间,增量政策接连出台,提供政策目标底线,行业需求度又明显回升,这都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01政策支持不减最新出台的增量政策是9...

储能电池生产企业迎"爆单"潮

10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云股份”)无尘车间生产线,身着防护服的工人在全力以赴忙生产,保障客户储能电池测试设备订单如期交付。随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