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与电力市场获悉,11月18日,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大丰港经开区绿电直连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件指出,近期(2025年至2030年),以大丰港零碳产业园3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为范围,根据园区先导区(国际合作零碳产业园)、拓展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转型区(临港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园)三个片区不同企业绿电消纳需求,围绕打造220kV围海变、丹桂变“双核”绿电专变,为企业提供“坚强智能电网+风光氢储一体化电源+绿电溯源认证”的高比例消纳绿电供应体系,打造出口导向型项目集聚区、长三角绿色氢氨醇产业基地、传统产业深度脱碳示范区。远期,以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为示范,逐步覆盖至大丰港经济开发区乃至大丰区全域,实现绿电可溯性、安全性、经济性。
打造一批绿电直连示范项目(“一对一”绿电进企业)。到2028年,重点推动建设联鑫绿电短流程炼钢、海城国际合作零碳产业园等2个绿电直连项目,率先形成示范效应;到2030年,探索开发海上能源岛,为大规模绿电直连建设绿色能源、绿色化工产业园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电源。到2028年,全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达960万kW,较2024年翻一番,其中三峡、国信、龙源等259万kW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海上能源岛、绿色氢氨醇基地纳入国家重大规划和项目库并启动建设。到2030年,全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50万kW,海上能源岛、绿色氢氨醇基地初具规模。
深耕风光氢储一体化新场景:
打造智慧微电网和储能系统。规划布局一批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结合智慧微电网技术,实现能源智慧调度和优化配置,至2030年电网侧储能容量超300MW/600MWh、微电网及用户侧储能超20个。
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推动国信三峡165万千瓦海上风电、国信龙源94万千瓦海上风电、龙源50万千瓦海上光伏等项目全容量并网,加快推进悦达58.5万千瓦、吉电20万千瓦等渔光互补和待批70万千瓦陆上风电建设,预计“十五五”末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250万千瓦。
打造“绿氢+氢基能源”系统。以绿电直连为基础,推进绿氢+氢基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吉电绿氢、岚泽绿色甲醇、国能生物制沼气等示范应用场景;深度开发海上能源岛,建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和1000万千瓦海上光伏的海上能源大基地,推动远景绿色燃料产业园和绿色化工产业园加快建设,到2030年建成长三角绿色氢氨醇基地。
多措并举创新绿电降本新模式:
成立第三方综合能源公司,按照“1+1+N”模式,推动国网市、区公司与相关区属国企以及港区发电(储能)企业组建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售电公司),参与绿电直连项目建设,主要参与:建设新能源电站和储能、统筹建设站址廊道和各类共享租赁资源等,以市场化方式获取收益;通过开展综合能源管理节能增效、争取政策补贴等方式增加收益;开展售电业务。
依托市场化运作降低协议电价,通过园区绿电绿证服务中心(碳智信公司)引导用户与发电企业签订长协,约定稳定、优惠电价;支持售电公司通过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参与虚拟电厂建设、组织储能现货市场交易等增加收益;同时推动售电公司降低服务环节收费,吸引更多的本地电源(含储能)和负荷参与电力交易,实现发用电双方互惠共赢。
促进用户侧多方挖潜降低用电成本,鼓励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分散式风电,建设用户侧储能,构建智能微电网等降低用电成本。
11月3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我市沿海地区绿电直连工作的通知》,对沿海7个区域出台“一县一策”绿电直连方案,累计风电、光伏项目82.9GW。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