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CQC李海鹏: 加强认证检验助力储能+新能源一体化发展

中国储能网讯:5月24-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2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洲际酒店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坚守储能安全底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在5月25日上午的“储能安全与标准检测认证”专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能源产品认证部项目主管李海鹏分享了主题报告《加强认证检验助力储能+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经演讲人本人授权同意,小编整理了演讲速记,并将速记内容分享如下:

李海鹏:各位领导、各位储能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其实我的这个报告或者说这个分论坛大概在一个半月之前就在筹办,一个月半之前我给大会组委会报的题目是国内储能产品认证体系构建。大家知道上个月在北京发生了一起很严重的储能爆炸事故,牺牲了两个消防员。后来我就把这个报告改成《加强认证检验助力储能+新能源一体化发展》。

我的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国内储能应用发展概况;2.产业政策与标准体系;3.产品质量控制与认证体系实施方案;4.储能趋势展望。

一、国内储能应用发展概况

这里面给大家列举了目前我国储能的几种典型应用方式,以物理储能的筹抽水、电化学储能的锂离子电池和电磁储能的超导、超级电容器为代表。目前储能在应用领域分几类:一是发电机辅助服务,像调压、调频、调峰作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削峰填谷的典型应用,包括在用户侧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的应用形式,以及在输配电领域、电动汽车领域,储能在这些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应用。

这张表是前两天在知乎论坛上看到的内容,它里面介绍了电力储能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的应用介绍,我给大家汇总了这样一个表。大家可以看储能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包括其应用不同类型、放电时长、不同频率响应时间。一是我们在配置储能的时候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去配置不同的储能载体;其次,大家配置储能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表上的特点配置自己的储能电站。

这是我们目前汇总的关于不同储能的类从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方面的优点与缺点,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

这两张图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我国目前储能方式,以机械的抽水储能为主。从电化学储能占比来讲,目前锂离子电池占比非常突出,将近有90%的占比量。

对于储能目前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侧面的支撑: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安全层面是储能核心装备的电网适应性;标准层面我们一直强调加强产品认证,推动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后面两个,一个是市场层面,一个是政策层面,动储能在多种经济模式共存的市场环境,以及能得到政府政策的很好支撑,完善储能的发展机制。

二、产业政策与标准体系

其实昨天在和很多行业客户交流的时候,偶尔听到这样的观点,就是说目前储能标准没有,其实不是储能标准没有,实际上我们看在2017到2018年两年时间国家推出了很多关于储能,从储能载体包括变流器到储能系统的的入网条件标准,所以也不是说没有储能标准,只能说目前储能标准对于一些方面是有缺失的。在座很多专家以后可能也会涉及到包括国标、行业标准的编制,其实对于标准的编制提几点看法:1.我们一直强调标准的科学性,第一个就是我们避免闭门造车的标准,我觉得现在可能好一点,以前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就是编制标准的人不太熟悉产品;第二,标准章节的逻辑性错误,这也是要避免的。2.标准之间的关联以及标准内条款的关联,包括要求、章节、方法一定要对得上;3.储能标准的逻辑层次要清晰;4.要编写与时俱进标准;5.标准的针对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做标准的时候要考虑产品自身的特点,比如说锂电池分很多种锂、很多种技术,我们用同一个标准检测这么多形式的锂电池,有可能很多项目不适用。我一直强调国内标准要向国外标准体系学习,其实我们国内的标准缺失基础的安全标准,我们现在的标准大多数情况都是把安全、性能、环境等多种情况放在同一个标准,我们缺失安全底线的标准,然后再从性能、适应性做拔高的要求。

IEC在2012年成立关于储能的TC,2018年到2019年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目前我们涉及的几类标准:规划类、设备及试验类、施工及验收类、并网及检测、运行与维护类、基础通用类。在规划设计类,目前也是在计划制定的阶段,在储能系统设计规范以及储能系统规划两个标准的计划制定。基础通用类有一个标准叫GB/T36558,它叫《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运行维护类也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听说运行维护类的意见稿已经发布,但还没有实施。我们目前集中发布的两类标准都在并网类以及设备试验类,包括我们知道的变流器标准、电池的标准、BMS的标准以及36547、548、549入网的标准系列,都集中在这两个。另外在施工及验收类,国家也有一项标准,这是一个强制标准叫GB510482014《电化学储能建设设计规范》。

对于储能政策这块,其实早在2017年五部委联合发布储能标准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1701号。这后面也给大家汇总了从2020年到2021年近两年储能政策的典型支撑,尤其在2020年国家成立了能效与储能部,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在储能产业上有了管理部门。包括后来教育部、发改委、能源局在人才、在示范引领、在开放市场身份上也相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撑。尤其是今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加快推动新兴能发展指导意见》,里面有一句话说储能是支持新兴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装备,也就预示了储能的不可或缺性。

实际上各地方政府也有储能的应用实施的征求意见方案,每当地方政府有这样的方案,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去响应和反馈,包括我们重视储能产品的第三方检测认证、强化认证政府采信、加强储能电车(系统)验收检验工作,我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给地方政府反馈我们的意见,很多地方政府也是响应的也是非常积极。

三、产品质量控制与认证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三类:1.电力储能类,我们是以储能变流器、储能载体包括储能系统为主导的这几类,可以说我们是从储能产品一直到载体、一直到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评价体系;同时,我们也做储能示范或者评估项目;2.消费类、小动力和共享储能产品,主要以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以及便携式产品里面的充电器,以及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共享充换电柜为主。同时,我们也编制了我们自己的技术规范,包括电动自行车充电柜、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以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现场的评价。同时我们也为很多客户,包括美团、猛犸、哈罗颁发了首批认证证书;3.培育类,这也是我们有人一直跟踪的氢能及燃料电池的产品类别。

这是我们对于电力储能产品的保障体系或者说解决方案。CQC对于储能产品的认证集中在国标的认证体系,包括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以及电容器。它的认证模式主要包含产品检验、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的模式,来持续保证产品的合格。同时CQC也是17020首个关于电力储能现场检验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我们是依据36547、548的标准体系的标准来做储能现场的施工、检查、文件以及现场项目的测试。同另外,CQC对于电动车集中充电现场17020检验资质,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现场,像这个图片这样的一个现场,来做一些现场的检验要求。

下面我以产品举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储能要求。这是储能变流器产品,目前以国标34120、34133标准作为检测,我们最早出了一个标准叫3310-2014,是试用于带有光伏输入接口的小的户用的储能变流器。

这是我们标准里面的检测项目,我就不说了。

这是我们实际上在储能变流器认证检测时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单元的划分。目前单元的划分还要考虑工位段、拓扑条件、电气结构等等,如果我们会有厂商现场的监造要求,我们也可以考虑按照批次的方式做划分。右边是认证规则,我们也把我们的检验项目包括确认检验以及进行检验的项目,在我们的规则中也有要求,大家在做的时候,尤其是工厂端的朋友也可以按照规则里面的项目做检验。

这是储能BMS产品,我们依据的标准是34131。在单元划分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电气结构、控制软件以及风险层级几个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传感器、电池采集器、控制保护器、通讯以及供电开关几个方面。右边也是把我们现场检验和例行检验的项目放里面,大家也可以进行参考。

这是储能载体。目前储能载体主要集中在储能锂电池、铅碳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三个方面。这三个标准里面,不管是电池还是超级电容器,它都划分成单体、模组以及电池簇三个级别。拿储能锂电池举例,我们同时要关注关键材料、储能电池的连接方式以及形状。同样在我们的认证规则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关于现场检验以及例行检验的相关项目。这是我们做17020现场检验时候用到的36548的标准项目以及大致的检测周期,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其实CQC一直强调对于储能产品,想打造像当年光伏产品有全过程的管控和全过程的监管,从我们事前的建造到产品型式实验,到我们的到货抽检,到我们事后持续的监督以及故障分析,全方位地保障储能产品的高品质发展。同时提几个建议,尤其对储能电池PCS和BMS的关键部件,我们建议把它的实验报告或者认证书作为结果采信的必然要求。同时,我们建议增加了储能核心部件的现场检验或者到货检验的过程,同时对储能系统后运行,我们也建议做持续的跟踪、持续的监督。

四、储能趋势展望

其实储能发展到今天,大家知道也不是这么容易,包括明天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难,但实际上我们从储能的装机规模来讲,包括中国、美国今后也会是非常大的装机市场。

从目前锂电池的价格来看,目前已经到了十年前1/10的价格,不管是各种技术类型的锂电池,包括磷酸锂、碳酸锂,都会有价格的下降。

其次是储能应用的丰富场景,我们前面也说了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变、输、配、送等领域都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介绍一下CQC。这是CQC大致的组织架构,CQC总部在北京,一再全国各地有11家分中心以及十几家的控股实验室、300多家签约合作实验室。

目前在电力电池储能领域,我们已经覆盖了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动力电池、储能、轨道交通、充电桩的核心检测能力,希望会后能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最新相关

下一代空气储能电站核心,河南造

国产105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动发电机通过评审“我们成功下线第十台105兆瓦2极同步电动发电机,意味着国产百兆瓦级双工况电机成熟可靠,将成为下一代空气储能电站的核心。”5月5日,在南...

立新能源子公司3个储能项目获备案

5月6日,立新能源发布关于下属子公司取得投资项目备案证的公告。公告显示,立新能源全资子公司和田市立新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取得由和田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核 发 的 《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