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不起火"的长城大禹电池来了: 免费开放专利

作者陈婧涵

编辑Lambor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行业的先行者,很容易通过制造无数专利壁垒让行业的新玩家入局难度陡升。然而伴随锂电池材料国产化的突破,中国在锂电池上的市场份额水涨船高。

有着纯电动车“心脏”之称的动力电池,毫无疑问是相关企业获利最多的一个环节。

没有了燃油车传统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纯电动车的新三件看的是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的成本又是其中最高的,占到了汽车零件总价的四成。

而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以往的汽车产业中,像发动机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一直都是掌握在车企自己手中,那么动力电池这样的核心零部件是不是也应该牢牢握在手中呢?

在对待电池这个问题上,很多车企很早就有了自己做电池的决心,并且部分车企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了,例如特斯拉、大众、比亚迪以及广汽等。

6月29日,长城汽车宣布成功研发“大禹电池”,并计划作为下一代全新的动力电池,在2022年全面应用。

安全一直是行业和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各种原因会引起电池安全事故。一旦在一个电池中诱发热失控之后,会在整个电池系统中间蔓延,最后形成事故。所以为了追求高能量密度和高续航里程,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镍成分比例较高的三元锂电池,从“532”到“622”,再到“811”,维持电池稳定性的钴锰成分仅占约20%,在续航里程大幅提高的同时,电池安全性风险也在增大。从电池热稳定性来看,三元锂电池热失控温度低于300℃,对电池管理系统要求非常高,需要防过热保护装置和电池管理系统来保护电池安全。

长城这款“大禹电池”采用三元811大容量高镍电芯,有八大全新设计理念――热源隔断、双向换流、热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温绝缘、自动灭火、正压阻氧、智能冷却,目前已获得数十项核心技术专利,主要覆盖热源抑制、隔离、冷却、排出等领域。具有在“大容量高镍电芯”、“电池包内任意位置”、“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情况下均能实现不起火、不爆炸的核心优势,可以有效缓解用户对于电动车安全焦虑的痛点。

而之所以命名为“大禹电池”,主要原因是安全保障的原理采用大禹治水的理念就是“疏导”,通过换流走到最后灭火,结合冷却系统的引入,起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现场,长城汽车介绍称,在针对大禹电池的测试实验中,通过最高温度达1037摄氏度高温、瞬时最高气压约16千帕(KPa)的严苛条件,电池没有出现明火外溢和爆炸现象,并且排出的烟气温度低于100摄氏度。

除了技术本身,大禹电池还有一个惹人注目的亮点:长城将把它作为一项开放性系列技术,向全社会免费开放。长城汽车官方表示,此举的目的是推进整个行业的电池安全技术的进步,促进产业共同发展。虽然“大禹电池”的实际效用如何还不得而知,但这种共享的态度确实值得点赞。

长城汽车研发副总经理李树会表示:“大禹电池将于2022年全面应用,作为下一代全新动力电池,搭载于长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系列车型,将把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行业全新高度。”

侃车说

可以肯定的是,车企正越来越重视动力电池,而这也将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领域的行业竞争及业态融合。当然,随着车企深度参与动力电池制造,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也引发业界更多关注。而长城大禹电池的推出,从自主品牌角度看,已经形成了南北中国品牌自研电池布局。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