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王志轩: 电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27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论坛”上表示,在电力系统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储能对于促进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了低碳发展的进程和程度。而交通可以在电网、发电和用户之间建起了一个储能方面沟通的桥梁。

王志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关于电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王志轩提出了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型电力系统与低碳交通部门的沟通和融合。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型电力系统及低碳交通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任务都是清晰的,各部门推进工作也都是非常有效,当前发展中存在相关部门间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发展中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这两个领域都是快速发展的部门,不论是在体系构建、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都方兴未艾,需要不断的根据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修正和完善战略或者具体措施,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问题,共同开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避免各自情况不了解而造成的错位或者行业壁垒,错失发展良机。

电力与交通的融合,不仅涉及到能源交通、工业信息化、科技标准化、财税价格等部门,更涉及到整个产业链、供应商的各个企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主管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以外,直接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间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和合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门类的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形成了多个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一方面在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会员企业的利益,反映了企业的诉求,但是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行业宗旨不尽相同。在促进融合发展的同时,通过团体标准的制定、行业自律机制、反映诉求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新的行业壁垒。因此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组织之间应该加强沟通,求同存异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3、要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并以解决用户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加强直接与用户打交道部门的协调。

当前最重要是建立高质量的充电服务体系,比如推动街道、居委会、物业、运营商、车企、电网、用户代表形成合力,促进多方共享充电,多车一桩、储充一体化、智能桩改造、小区周边快充等,系统提升小区充电服务能力。

4、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合理布局公共充电、高速公路以及专用领域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与分布式低碳电力系统建设相协调,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充电数据与停车数据、车辆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充电服务能力。

5、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来促进融合发展。

标准化是融合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标准体系的制定、编制标准讨论审查,就是一个体现融合的过程,标准化的结果就是融合的结果。从一些重要的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艰难程度,我体会到我们要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建设,各个主体都应该积极支持标准化机构开展工作,改革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流程,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完善车网互动系列标准,加快充电设施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建设活动相融合,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相关基础标准,制定和完善充电服务与电网通信协议标准。要进一步科学强化安全约束标准。要研究推进标准化机构之间的标准的互通认可。

6、新型能源系统与交通融合,要尊重行业技术、行业特点,发挥各自长处。

比如,海量的电动交通,尤其是以电力为动力的机动车,虽然与储能设施有共同的特点,但是他们要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储能难题,或者是为储能难题做贡献,还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如果不是有序的前提下成为电力需求响应的一个部分,则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应该出台合理的需求电价及需求响应服务政策,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促进电力与交通的融合。再强调一点,大家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储能的问题似乎可以解决,我看到有关方面做过这方面的预测,实际上如果不是在有序、良好的融合下,它不但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支撑,可能会造成一种灾难性的结果,所以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北极星对此次大会进行视频直播,请扫码预约观看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