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23.47%!通威太阳能产业化PERC电池转换效率破世界纪录

2021年7月,通威太阳能利用PERC量产设备,通过电池制程工艺创新,M6大尺寸全面积(Area=274.50cm²)电池转化效率可达23.47%,并经ISO/IEC 17025第三方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创造了M6大尺寸全面积产业化PERC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是提升公司产品长远竞争力的首要指标。此次破纪录的太阳能电池是当前通威太阳能公司的拳头产品:P型单晶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随着近两年硅片尺寸的不断增大,大面积PERC电池的工艺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提高。技术团队通过对栅线图案、陷光结构、扩散和钝化工艺等量产化技术的最优集成,将M6 PERC电池的各项I-V参数都做了大幅度提升,从而创造了166全面积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走专业化道路,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太阳能电池产品是通威一贯坚持的发展方向;公司的PERC产品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水平,对后PERC技术的研发也在加大投入,希望能率先步入实质性量产。

通威旗下的通威太阳能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是全球领先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公司现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四个基地,现有产能35GW,晶硅电池市占率、产能规模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刷新光伏行业新纪录。预计2023年,通威太阳能将形成80-100GW产能,产值超过800亿元。

通威太阳能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双面电池、多主栅、HJT电池、高效组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一方面,公司专注于当前主流PERC技术,通过叠加其他工艺技术进行提升和优化,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大对电池新技术的跟踪和研发投入,公司HJT电池研发产线于2019年6月正式运行,经过持续研发改进,目前HJT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5.18%。同时,公司将建设1GW HJT中试线,在研发产线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备选型、优化工艺技术、提升产品性价比。通威在TOPCon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210尺寸PECVD隧穿氧化/多晶硅沉积设备和工艺,研发线平均电池效率达到24.10%,同时1GW TOPCon中试线也正在建设中。

截至目前,通威太阳能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382项,共揽获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工信部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体系贯标”、“全国五星级现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重要奖项400余项。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最新相关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

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运营

近日,市能源集团板桥加氢站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我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全市首个商用加氢站,项目将助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为“双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