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光伏只有过渡技术,没有终极技术

近期,光伏行业总能听到一些关于“过渡技术”或“终极技术”的评论,厚此薄彼,有些认识并不准确。

实际上,光伏技术只有“相对”的优劣,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过渡技术,没有终极技术;只有当下的最优技术,没有长久的最优技术。这些或许就是光伏“内卷”的本源。

有必要探讨一番。

01

光伏技术只有“相对”优劣,没有“绝对”优劣

具有半导体属性的光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产业链上下游互相促进,产业环节内部竞争激烈。

一方面,光伏硅片与电池片的创新互相拉动,电池片与组件的创新也互相促进,晶硅环节与非硅环节的创新也互相影响。

另一方面,无论硅料,还是硅片,也无论电池片,还是组件,甚至支架、背板等等,都在不断进化与迭代,甚至N型电池片技术内部都有不同技术路线之争,不同工艺路线之争,不同设备路线之争。

在这个复杂的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很难呈现简单的线性特征,那些后来大红大紫的技术,都不是新鲜玩意儿,无论单晶硅片,还是N型电池,都是若干年前的旧技术在新时代因为其他方面的技术创新而焕发生机。

光伏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往往是解决了某个方面的大麻烦,同时又可能带来新的小缺憾,但因为优点大于缺点,就相对胜出了,实现了技术进步。下一轮技术迭代,可能解决了这个新的小缺憾,同时又可能带来新的小小缺憾,周而复始,螺旋往复,不断进步。

这就是光伏行业“螺旋式”技术进步的底层逻辑,以近年颇为热闹的N型迭代P型电池为例。

N型电池相对P型电池具有更明显的效率优势,解决了P型电池的效率瓶颈问题,但N型电池也会带来新的麻烦,比如设备投资及银浆消耗等成本及工艺问题,N型电池也并非一个完美的技术创新。

在N型电池两大技术路线当中,TOPCon相对HJT率先解决了量产成本问题,所以进度快一些。而HJT尽管在效率上更进一步,但麻烦更多一些,比如设备成本及银浆消耗问题更加突出,但HJT的这个麻烦也可能随着未来银包铜技术甚至无主栅技术等创新带来进一步解决。

所以,光伏技术创新,总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诞生一个新问题,再解决这个新问题,再诞生一个新问题,周而复始,螺旋前进。

对光伏行业的决策者或者投资者而言,应该习惯于这样的产业演进逻辑,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固步自封。

02

光伏只有过渡技术,没有终极技术

在现有技术体系下,光伏本质上属于半导体,因此技术创新还遵循类似“摩尔定律”。

也因此,在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光伏没有终极技术,只有过渡技术,每一个技术创新,在超越前者的同时,也注定会被后来者超越。

目前,晶硅电池的效率还在26%左右,从转换效率角度,光伏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颇受关注的钙钛矿技术在效率上可以达到30%以上,但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及格水平。

长期还有更多光伏技术值得畅想。

技术创新总是不断超越预期,就像20年以前很难想象现在的光伏技术成果,我们也很难预知20年以后的光伏技术进展。

无论怎样,光伏转换效率离100%的极限值,还非常遥远。在无限接近这个极限水平的过程中,所有技术都只是过渡技术,理论上也没有什么终极技术。

这或许就是光伏内卷的本源吧。

既然光伏没有终极技术,只有过渡技术,那么任何“终极技术”之争都没有意义,任何标榜“终极技术”都是笑话,用“过渡技术”去诋毁他人更是扯谈。

当前,P型已经注定不是终极,N型TOPCon也自然不是终极,HTJ、钙钛矿等技术也不是,而且后者还要首先证明是否是过渡技术。

在如此残酷的迭代过程中,技术创新的最大风险就是,一项技术可能还没有被证明,就已经被淘汰。

换言之,光伏只有当下的最优技术,没有长久的最优技术,各领风骚三五年是常态。

03

没有持续技术迭代能力,就没有生命力

既然光伏技术不断迭代,各领风骚三五年是常态。

那么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而只逞一时产能优势的企业,则没有长期的生命力。

光伏技术成熟之后,产能突破相对容易,就像今年行业内新建大量N型TOPCon产能,其中不乏跨界进入者。

本公众号在今年3月文章《光伏行业的螺旋定律与超额利润》中提到,产能领先只是短期优势,只有暂时性超额利润。

同质化技术可能在短期具有产能领先优势,但中长期随着更多产能的进入,产能优势就不复存在,最终需要回归到底层技术的领先上。

更加严肃的事实是,旧技术产能在新技术迭代过程中,还可能迅速被淘汰,沦为无效产能。

因此我们看到,头部企业在技术储备上,横向不是点状的,而是面状的,纵向也不是一代储备,而是多代储备。相对而言,单一技术的创新公司,则要面临更大的技术风险。

这个行业特点,对光伏企业的战略布局以及竞争力评估尤为重要,看起来比较残酷,但必须面对。

光伏只有当下的最优技术,没有长久的最优技术,各领风骚三五年是常态。光伏行业因此充满创新活力,新技术不断,新势力不断,创新鼓励后来者,永远不要轻言“终极技术”,更不要轻言行业格局已定。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