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210R引领构建价值铁三角,产业链呼吁矩形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

210R引领构建价值铁三角,产业链认识呼吁矩形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

当下,打破正方形硅片的思维桎梏,聚焦“矩形”已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一大重要路径。

相较传统正方形硅片,矩形硅片在硅片端对硅料的利用更加充分,有利于降低成本;在组件端和终端,则能够提供更高功率,进而提升客户价值。

基于这样的优势,如今210、182技术路线的光伏组件500W+功率档产品普遍应用了矩形硅片,各大厂商对于如何最大化利用矩形硅片的价值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矩形硅片电池技术导入,效率功率双提升

2022年4月,当天合光能推出全新硅片产品“210R”,第一次将矩形硅片公之于众,光伏行业几十年来对于硅片就该是正方形的思维定势被彻底瓦解了。此后,包括“182R”在内的矩形电池组件产品的不断推出,更加让矩形硅片电池成为行业的关注点。

但矩形创新的尺寸花样繁多,让行业始料未及。

就182R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当前182R的尺寸有183.75*182mm、185*182mm、186*182mm等。为了效率和功率的提高,电池尺寸规格一路狂飙,令人目不暇接。例如,隆基绿能的矩形硅片采用的就是183.75*182mm规格,晶科能源采用的是186.8*182mm,晶澳科技采用的则是185*182mm规格,可谓各立山头。

硅片电池尺寸混乱,行业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矩形硅片尺寸的多样化,也让产业链陷入困惑。

对于上游硅片厂商来说,最直接付出的代价就是大幅增加了非技术成本。其供应链和库存管理、产能规划、设备自动化率都受到了矩形硅片尺寸参差的影响,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抑制了矩形技术形成规模化效应。

此种代价同样覆盖辅材环节企业,如背板、玻璃、铝型材等。

对于下游终端来说,随着矩形硅片尺寸变化,组件尺寸也会千差万别,对安装造成很大影响。

对此,一位资深专业人士表示:“矩形硅片尺寸不统一,给产业链带来了巨大负担,违背了光伏行业历次创新的初衷,即优化产业链配套、建设生态、降低度电成本,推动应用端价值最大化。”

向210R看齐,产业链人士的一致呼吁

众所周知,在组件端,应用矩形硅片将产生两个最明显的变化,即功率的提升与尺寸的调整。如果哪种设计思路能够将这两点变化服务于产品、客户和行业价值的提升,且提升幅度最高,就可以称作矩形硅片应用的最佳范例。

基于210硅片天然的大尺寸特性,带来组件的功率效率提升,产品价值和客户价值也是压倒性的。

1)系统价值和客户价值更高

以河北某20kW户用屋顶电站为例,相较传统的545W组件,在使用同样支架的情况下,使用210R技术的580W组件提高了组串功率0.54kW,提升了5.5%的直流装机容量;而在江苏某1.6MW工商业电站,580W组件相比545W组件,综合系统BOS至少降低2.4分钱/W。

2)包装运输效率更高

此外,基于210R的组件产品,在集装箱物流运输中更具优势。这对组件企业自身的降本来说,也有着巨大价值。在集装箱物流运输上,以常用40HC (高柜)集装箱为例,210R-580W组件跟传统组件包装相比,提升装载量可达5.4%。

3)产业链统一高效

210R的尺寸规格兼容了182,这就增加了组件产品的适用范围,进而间接增加了客户价值。与此同时,因210R尺寸唯有一个,这将大大减轻硅片以及背板、铝型材等辅材企业的备货负担,有助于这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非技术成本,行业价值同样突出。

今年2月,天合光能发布基于210R硅片的至尊N型605W组件产品发布,转换效率高达22.4%,与相同应用场景的传统182尺寸72片N型组件相比,功率拉开了30W+;海运成本也明显降低,装箱瓦数可以提升5.3%,总体度电成本节省1.86%。客户价值由此可见。

这么看来,基于210R电池组件尺寸为现阶段混乱的矩形硅片如何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价值最大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出口。与此同时,两者趋于一致,也将对产业统一、协同效应、生态建设,产生可观的助益。

回顾光伏行业历史,伴随发展阶段的不同,尺寸参差问题时而爆发,但在产业人的共同努力下,尺寸统一往往也是每个光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在此背景下,本来可以创造足够卓越产品、客户和行业价值铁三角的矩形硅片电池技术,如今却不得不给客户和行业带来拖累,以至于无法最大化发挥自身的价值。可以说,矩形硅片电池组件尺寸的统一已经势在必行!

统一矩形硅片尺寸及组件尺寸愈发成为产业链人士的一致呼声。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