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总投资52亿元!海辰储能发布"新制造"发展规划

中国储能网讯:4月15日,海辰储能正式发布“新制造”发展规划,并进行海辰储能战略客户合作签约、银团签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合作共建签约、储能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签约等4轮战略合作签约。


签约仪式现场

海辰新能源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于2022年5月签约落户铜梁,总投资130亿元,用地面积1200亩,建设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和22GWh储能模组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是落户重庆的首个锂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项目一期所有建设单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海辰300Ah储能专用电芯

此次海辰储能发布的“新制造”发展规划,涵盖新工厂、新产线和新产品等三大方面内容。新工厂是指海辰储能重庆超级工厂,是集“智慧工厂、零碳工厂、花园工厂”为一体的新型工厂,将打造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新产线是指在过往三代产线的经验积累下,通过工艺和设备的大幅升级,铸造“第四代高效率锂电智能制造产线”,产线效率提速30%、自动化水平提升26%、制造成本降低25%;新产品是指通过技术迭代推出“海辰储能32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具备高能量、高兼容、高收益等特性,可有效解决行业技术痛点。

在性能上,320Ah储能专用电芯能量密度≥385Wh/L,循环寿命≥10000次。循环1000次后,能量保持率约为95%。结合可靠性模型预测70%EOL循环寿命预计可达1万次以上。已取得GBT36276认证。在相同工况下,320Ah模组热管理效果与280Ah相比,模组最大温度差异小于1摄氏度,电池间温差差异小于1摄氏度,对原有系统热管理兼容性友好。

320Ah储能专用电芯采用了高浸润高电导率的电解液等技术,来保证初始和循环过程中极片的可靠性,采用蛛网形结构连接主材物质,从而提高极片老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沿用280Ah产品的SEI膜稳定技术元素,进行配方优化,保证320Ah电芯循环性能。

在结构设计上,使用320Ah电芯,20尺集装箱,可搭载容量超过5MWh+,实现系统成本降低约12.5%。对于同样规模的项目,可以降低13.04%的集装箱使用量。320Ah电芯组装的系统同样适配当前主流的PCS,并且对于海外项目的长时间运输以及存储,可以做到6个月后,系统电量仍可满足5MWh,无需电量额外超配。

在成本上,320Ah的每瓦时成本可降低约10%,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系统首次购置成本及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表示,320Ah储能专用电芯将于2023年Q3季度全球送样,并于2024年Q1季度全球交付。

重庆市铜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铜梁将以海辰储能等行业龙头企业为纽带和支撑,加快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补链强链,致力在成渝地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互补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锂电正、负极材料生产体系和新能源新材料配套产业集群,切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应用场景和科研平台落地见效,助力铜梁打造中国西部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最新相关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

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运营

近日,市能源集团板桥加氢站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我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全市首个商用加氢站,项目将助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为“双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