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单枪日充电量超600度 开在油站里的充电站为何大受欢迎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充电桩建设也进入快车道。然而,充电桩运营商盈利难是普遍现象,“一桩难求”与“摆设桩”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并存。这表明,充电桩市场已从重建设到建设和运营并重的新阶段,充电场站极为考验运营水平。

靠近北京五环的能链北京大柳树综合能源港充电站,就是一座“一桩难求”难求的充电站——其充电桩单枪日充电量达600kW·h,远超周边地区平均值,运营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一般意义上,这座充电站有天然的“位置劣势”——它坐落于单行、非主干道的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路上——这大幅减弱了自然车流。

“先天”位置并不优越,就更加考验“后天”运营了。能链北京大柳树综合能源港充电站的“三板斧”,让它在位置不佳的条件下,做到了“一桩难求”。

多元商业业态,大幅提升充电场景消费黏性

电动汽车充电和传统燃油车加油场景有很大不同,其一在于补能时长的差异。目前,电动汽车快充时长在40分钟左右,未来即便压缩时长,也很难做到像传统燃油车一样3分钟解决加油问题。而且在充电期间人车分离,催生出餐饮、购物、休息等更多新的消费可能。

这座充电站所在的能链综合能源港,就聚合了加油、充电、餐饮、购物等生活服务与精洗、维修等车后服务。“综合能源港”是能链率先提出来的概念,是指可以满足车主多元化需求的,聚合多种能源品类和多种商业业态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在这里,车主可一站式完成加油、充电等能源补给,以及车后、购物和餐饮等需求,无需转场,省心便捷。

经常光顾能链北京大柳树综合能源港充电站的车友苏先生分享了他的感受:“这家充电站和加油站是建在一起的,还有便利店、餐饮、精洗、维修等各种服务,很‘全’很方便。每次充电的时间比较长,来这里的话就有地儿休息,还能顺便吃个饭、洗个车。”

全面数字化,快电App高效引流

电动汽车充电和传统燃油车加油场景的另一大不同,是用户更依赖数字化信息的即时反馈。用户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往往需要使用充电App在附近“找桩”。这就导致专业充电App对于用户选择充电场站有很大的影响力。

通过能链智电及其战略合作伙伴快电App,能链北京大柳树综合能源港充电站实现了高度数字化。通过快电App,用户可以实时查看目前充电场站有几个“好桩”、空闲几把充电枪,以及各枪实时充电进度,进而方便预判是否需要等位或所需等位时间,大幅提升用户“找桩”和充电体验。也正因找到“好桩”的确定性更高,以及预判所需排队或充电时间更为准确,这让不少用户虽然明知要排队,也愿意来这家充电场站充电。

从0到1通常是最难的,在充电站启动初期,快电App通过附近新站推荐、定向优惠、会员优惠、特色标签等方式,定点覆盖周边车主,吸引来第一批用户,帮助场站迅速度过启动期。尤其是定向优惠,通过快电App向在附近充电站有过充电行为的车主发放仅限新站使用的优惠券,从而增加新站客流量。

专业运营团队,全生命周期维护

前面提到,消费市场上之所以同时出现“一桩难求”、充电桩变“摆设桩”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是因为充电场站的经营极为考验运营水平。充电场站运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从0到1建设、维护一座充换电站并非易事,从选址、软硬件采购、EPC总包,到用户导流、运营运维、场站管理、便利店等增值服务,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次,在场站运维方面,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派驻,和运维对于问题的快速响应处理,就会大幅度降低用户体验。

能链北京大柳树综合能源港充电站,采取了全托管模式。能链对充电场站实行场站人员派驻、随叫随到地全面运营托管,通过“数据采集、集中监控、人员调度、检修反馈”四位一体运维模式,实现运维体系高效联动。实际上,在这座充电场站的建设阶段,业主搞定土地的申请和审批后,作为专业资产服务商的能链综合能源港就可以接手从场站建设到场站经营的所有工作。

得益于以上“三板斧”的加持,能链大柳树综合能源港充电场站一经开放便大受欢迎,竞争力远超周边电站。在盈利能力方面,即使在周边电站服务费最低0.15元/kW·h的情况下,该站点收取0.52元/kW·h的服务费也依然供不应求,持续产生排队现象,这促成该场站单枪日充电量屡创新高,目前已达600kW·h以上。

但单枪日充电量并非越高越好,在超过一定范围后,单枪日充电量的提高意味着用户体验的降低——因为这可能导致了用户排队时长的提高。为缓解该充换电站的供需矛盾,业主已经与能链共同规划大幅扩充充电桩数量至两倍以上,以更好地满足周边新能源车友充电补能需求。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孙仁金表示,“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油气电氢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将提速,进入规模化布局阶段。”这座单枪日充电量600kW·h的充电站,不仅是传统加油站转型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典型,也验证了综合能源港模式的成功。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