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光伏"期中考"融资扩产篇: 群雄逐鹿、瓜分未来

历史发生过,也时刻在发生。

2023上半年,光伏局面诡谲。一面是产能过剩,出现了全产业链价格暴跌的情况;一面是融资扩产消息紧凑,产能竞赛热度不减。

回看四年前,单晶硅的爆红让隆基崛起,新旧产能交替迸发的巨大能量,让每一位从业者都看向未来。

而现在,TOPCon+超级增量市场就是未来。

出奇相似

回望隆基发家史,眼下一幕竟有几分熟悉。当时,单晶硅市场接受度不高,我国单晶硅片占硅片市场份额从2014年不足5%,到2015年提升为15%,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市场表现始终不佳。

隆基在一片质疑声中,贯彻单晶硅选择,坚持扩产。终于,到2019年单晶硅大幅逆转,上升至65%,成为市场主流。而此时,隆基是最具产能、技术优势的企业,由此一跃成光伏巨头。

2019年是单晶硅,2023年则是TOPCon。

行业技术面临变革,N型技术和大尺寸工艺渐成行业共识。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各央企采购光伏组件中TOPCon占比逐渐上升,部分企业已近50%,市场占比正在剧变。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TOPCon似乎胜券在握,如同当年的单晶硅。然而提前布局产能的却不再是少数。从2022年开始,业内企业集体积极扩产,甚至圈外也闻风而动,孤注一掷的淘金者三五互联,甚至美的、茅台几大其他领域大佬也想分一杯羹。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可能性不高。

与此同时,一条暗线在涌动,爱康科技、金刚光伏、爱旭选择了HJT或ABC技术,弯道超车的可能依然存在。

为了整军备战,A股光伏企业选择了继续融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超过四十相关家企业通过定增等渠道融资超1600亿元。

光伏赛道持续升温

疯狂扩产,究竟是谁给了企业勇气?

究其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共识,政策导向发力明显,超级增量市场正在路上。

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签署协议,明确约定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目标占比为42.5%。美国政府宣布重返《巴黎协议》,并承诺“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

新兴市场国家印度也发布了“国家电力计划”草案,预计到2026-2027年新增各种能源设施的装机容量为228.54GW,其中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32.08GW。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未来市场前景已经明朗,产能和市场份额是论英雄的唯一指标。企业立足自身优缺点,开始了漫漫募资扩产之路。

从募资节奏来看,几大龙头步幅明显大于二三线企业,其中隆基、TCL中环、晶澳、晶科、天合光能在上半年再次聚拢百亿资金,继续扩产。

而隆基又数其中之最,公开信息显示,隆基此次预计筹措199亿元,将全部用于扩产,涵盖硅棒、硅片、组件、电池多个环节。而扩产地除了国内鄂尔多斯,还包括了马来西亚、越南两大离岸地区。

根据InfoLink统计,今年1-5月累计出口88GW光伏组件,同比增加约39%,其中5月出口组件约19GW,相较四月的18GW小幅增长约5%,相较去年5月增加32%。

海外市场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实际上,天合、晶澳、晶科、正泰、阿特斯等均已在海外布局产能,但今年上半年,隆基是唯一加码海外产能的企业。

天合光能作为老牌组件龙头,预计募资109亿,其中超60亿将用来扩产电池环节,仅10亿用于光伏组件,32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晶澳科技募资89亿,分配较为均衡,拉晶切片项目投入27亿,电池及组件23亿,电池片15亿,另有24亿补充流动资金。而金刚光伏募资20亿,其中6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扩产环节上来说,电池组件是上半年热点环节。据国际能源网统计,今年前五个月,55家光伏上市公司的合计1672亿元融资计划中,有340.5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项目占比最高,为22.61%);融资用途中“电池组件扩产”占比21.92%,仅次于补充流动资金。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