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沉浸式"体验国家储能平台有多强

2019年谋划筹建和申报,西安交通大学于2020年创办全国第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教育部及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华电、华能等十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下,于2021年获批成立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下称“国家储能平台”)。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多方优势资源,打通产教融合科技创新链薄弱环节,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国家储能平台位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开放性、交叉性和创造性为原则。

整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A+学科,以及化学、电子等七大储能相关学科优势资源。

由何雅玲院士任平台主任,陶文铨院士、何雅玲院士和管晓宏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

成立热质储能、电磁与化学储能、氢储能、储能系统、储能测试与安全评估等5个研究室。

组建形成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人才23名等在内的共60余人的校内教师队伍。

聘请华电集团、华能集团等12家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兼职导师25位,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全程开展储能领域人才培养工作。

国家储能平台制定“六个三”建设规划,采取企业“事业部”形式的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机制,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动储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与孵化落地,在实战环境中破解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难题。

截至目前,国家储能平台联合中国能建、中国电建西北院等企业共成立创新联合体12个,成果转化20项,孵化企业1个,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国电建、南方电网、华为5家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落实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项。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