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西湖大学 研究改变钙钛矿电池钝化效果

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王睿实验室研究发现,利用强π-共轭型路易斯碱钝化剂重度钝化钙钛矿电池表面,有助于钙钛矿电池器件的长久稳定运行。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焦耳》。

该研究通过设计分子共轭面积,增强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以最大限度抑制高浓度下钝化剂分子对钙钛矿晶格的侵蚀,同时以最大程度形成有序的π-π堆砌,保证界面电荷的顺利传输。

王睿团队发现了一种熟悉的“老分子”的“新性质”。这种钙钛矿电池的缺陷钝化剂,能在高浓度下使用而不会损伤电池性能。随着器件运行时间的延长,储备的钝化剂分子能够继续“处理”电池运行后新产生的缺陷,从而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一系列分子作为电池钝化剂的测试实验中,王睿团队观察到有一类分子——具有最强π共轭的三联吡啶分子,电池对它的浓度不敏感。三联吡啶分子这一特性使其能在不降低电池器件性能的情况下,对钙钛矿进行高浓度钝化,从而大大提高钝化效果的耐久性。因此,经三联吡啶钝化的钙钛矿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对所使用的钝化剂浓度依赖较小。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光电转换效率和器件稳定性是“评优”的两项指标。王睿团队开发的新型钝化剂钙钛矿电池的实验数据显示,经过三联吡啶处理的钙钛矿表面器件表现出高达25.24%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出色的器件稳定性,在一个太阳光照下运行2664小时后仍保持90%的初始效率。这个成绩十分接近最高纪录——最新报告的小面积器件光电转换效率纪录为26%。

该研究突出的价值是引导业界关注钙钛矿电池钝化效果的持久性。同时,三联吡啶分子作为钝化剂的思路,将为更多科研人员设计浓度不敏感型的钝化剂提供了指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4.01.020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