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湖南省抽水蓄能与地下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行

11月8日,湖南省抽水蓄能与地下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标志着湖南省抽水蓄能与地下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运行阶段,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优势、形成科创合力,为抽水蓄能与地下储能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该研究中心由湖南省科技厅批复同意,中南院负责组建。面对储能业务巨大发展需求和当前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研究中心聚焦以地下洞库为空间载体的规模化储能核心技术攻关,集成资源,协同创新,形成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发一体化,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工程建设,促进储能产业布局,带动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助力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构建。

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南院作了关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专题汇报。专家委员听取了关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专题汇报,围绕抽水蓄能和地下储能工程技术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专家们指出,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抽水蓄能作为一种成熟且高效的储能方式,在保障电网稳定、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地下储能工程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其在提高储能效率、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研究中心依托中南院多能互补一体化容量配置技术、智能辅助选址关键技术、智能化勘察与装备技术、复杂条件筑坝成库技术、大型地下厂房成套技术、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技术等多项基础及专业技术优势,聚焦储能规划、抽水蓄能和地下储能储库等领域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创新优势,集聚各方资源,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将研究中心打造成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发一体化平台。

中南院将充分发挥中南院在能源电力规划、抽水蓄能建设、空气压缩储能等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和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优势,协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类企业一道将研究中心打造成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发一体化平台,因地制宜发展彰显湖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本届专委会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春生担任主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冯树荣担任副主任,并汇聚了多位来自发电企业、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装备制造企业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