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我国氢能产业三大发展趋势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从国家层面为氢能产业制定了顶层设计。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颁布,氢能正式被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这标志着国家在法律层面对氢能作为能源的认可,氢能的能源属性得到进一步明确,将建立起完善的氢能管理体系,推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能建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世宇阐述了我国氢能产业的三个主要发展趋势。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世宇

趋势一电氢耦合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

绿氢是未来氢供应的主体,当前绿氢在氢能供应结构中占比很低。预计到2060年,绿氢供应将由现在的6万吨左右增加到8000万吨,占比近90%,取代化石能源制氢的主体地位。

在终端用能方面,氢能是用能低碳化的重要选择,将作为电能的补充,共同构建出我国未来终端用能体系。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将超过35%,其中氢能将从千分位到达百分位,占比到1%左右。

国际能源署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碳中和年(2050年前后,我国是2060年前后),全球电能占终端比重40%-50%,氢能占比根据保守和激进不同预测方式,在3%-14%期间。

预计到2060年前后,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将达到55%左右。但光靠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替代是不够的,必须用大量的氢能进行补充。根据初步预测,届时我国氢能占比将在12%-15%区间。

趋势二绿氢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此前,我国用五年时间将绿氢的制备成本降低了50%,初步预计到2025年,全国平均的绿氢制备成本将来到每千克20元以内;到2030年,有望突破15元大关。到碳中和年之前,绿氢制备成本将低于灰氢制备成本。

成本下降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成本持续下降,源头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的成本侧还有比较大的下降空间。

二是随着储能技术、综合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能够自洽运行、离网运行的新兴制氢项目越来越多。进一步降低电网对于制氢项目的成本约束,也为制氢成本打开了另一个下降空间。

从政策层面看,目前全国各个省区市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量身定制出台产业支持政策,从氢气的制备、运输、储存包括应用,都逐步形成发展共识。

趋势三绿氢输运网络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

从当前的电力跨省区输运网络延伸来看,2060年前后,我国氢能有望形成西氢东送、北氢南运的网络输运体系,预计该网络体系大约能够输送3000万吨/年左右的氢,基本上占到全国制氢用氢的1/3左右。氢网作为未来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之一,也将助力我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