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并网发电-- 领湃科技打造新型智慧能源标杆

近日,湖南领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办公楼,停车场内建成的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正式并网发电,不仅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削峰填谷、快速充电的有机融合,更以自主研发的硬核科技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微缩样板”。

这座看似普通的停车场,正悄然演绎着能源革命的创新实践。

“三位一体”构建智慧能源生态

走进示范站现场,深色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科技光泽,120KW直流双***充电桩静待新能源汽车的接入,储能柜如同智慧能源系统的“心脏”昼夜不息地跳动着。这个总装机181.35KWp的光伏矩阵,年发电量可达18.8万度,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7吨。与之匹配的215KWh储能系统,则如同电力系统的“缓冲气囊”,通过自主设计的EMS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充放与充电负荷的智能协同控制。

技术架构呈现三大创新维度:在物理层面,光伏车棚与建筑屋顶形成分布式能源矩阵;在储能层面,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模组构建动态储能池;在应用层面,充电设施与楼宇用电形成负荷联动。这种三维融合的设计思维,使得系统整体能效提升至92%以上,较传统充电站节能30%。

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全链条的自主技术掌控。领湃科技自主研发的100KW/215KWh储能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容量灵活扩展,循环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95%。其电池管理系统(BMS)具备三级主动均衡功能,温差控制精度达±2℃,确保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稳定运行。EMS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可动态匹配光伏出力、储能充放与用电需求,显著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这种技术自主性带来了显著的运营优势:在白天光伏出力高峰时,系统优先为办公室楼及充电桩供电,多余的电则存储在储能系统内;当傍晚用电高峰来临时,储能系统自动放电满足用电需求;在夜间谷电时段则进行储能补电。通过这样的智能调控,单站充电能力提升40%,变压器容量需求降低60%,实现“小容量承载大负荷”的突破。

削峰填谷重塑用能经济模式

示范站的智慧之处,在于重构了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逻辑。通过分时电价策略,系统在电价高峰时段释放储能电力,在低谷时段进行储能充电。这种“低储高放”的模式,最高使度电成本下降0.96元/KWh(不同地区、时段,价差有波动),预计全年可节省电费支出超6.1万元。

经济性分析显示,系统投资回收期控制在5年以内,全生命周期内将产生超过198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除成本外)。更实际的影响在于其对电网的适配性——通过平抑充电负荷波动,减少对配电网的冲击,为城市充电网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技术自主性带来显著的运营优势。

绿色经济催生产业变革动能

业内专业人士指出,“光储充”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诞生,标志着新能源产业正从单一技术创新向系统集成创新跃升。项目可带动光伏建材、智能储能、V2G技术等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领湃自主研发的储能系统已形成标准化产品线,并成功远销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光储充”一体化建设项目也为众多企业实现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培育了新型电力市场——通过参与需求侧响应,单个站点年均可获得辅助服务收益12万元,开辟了充电设施运营的新利润增长点。

在碳交易市场日趋成熟的背景下,该项目每年18万度的绿电供应可产生约90吨CCER碳资产,为运营方创造额外的环境权益收益。这种“经济-环境”双重正外部性的实现,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价值评估体系。

最新相关

湖南最大新能源"飞地"宁夏并网发电

继“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后,湖南能源发展再迎里程碑。在距离湖南1500公里的宁夏红寺堡戈壁滩上,由湖南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光伏反内卷: 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聚焦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会议提出,光伏产业各方要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光伏产业高...

江苏: "氢"风劲吹,绿能领航

在张家港的街头,你可能会遇到这种特别的公交车: 它们不“喝”油,只加“氢”。进站10分钟,就“能量满满”重新出发。这背后是江苏氢能产业的“硬实力&rdquo...

ABC分置法的背后是什么?

在光伏产业追求极致效率的道路上,BC电池因其正面无栅线、100%受光的特性,一直被行业公认为单结晶硅技术路线的终极形态。然而,自1975年首次被提出以来,BC技术因制造难度极高、成本居高不下,长...

《中国氢能发展指数设计及评估》

8月27日,在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国氢能联盟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指数设计及评估》(以下简称《产业发展指数》),动态跟踪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新特征、新趋势与新需求,为行业高质量发...

陕西"氢样本"

这两年“双碳”成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词,在“双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环境需求,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

科技创新"串起"库车绿氢产业链

“从2023年6月投产以来,我们已生产约1.3万吨绿氢。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把绿氢产业链条串起来,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近日,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氢能项目管理专家方虎...